没有因,没有缘,那是勉强不得的。有的外道知见很深,他今天来听了这个法,觉得有道理,他也接受,但是回去想一想,不拜那个什么啊,心里就难以放下,听的法再怎么好,他还是回过头来在那边拜拜就好,这样的根性我们也看得很清楚。我们众生的根性确实是千差万别,各人的福德因缘真的不一样,所以,尤其是这个法门,讲句不客气的话,那是难知难解、难知难学的,是很难明白非常地深奥的,因此也只能是有福德因缘果报的,他自然就会相应嘛!
我们反省一下:如果过去很少听闻熏习到这样的正法正见,至少在这一生千万要把握好:一切都是因缘,过去的因缘好,固然很好;如果过去的因缘不好,那么现在更要把握。因果法则就是这样的,不管过去有没有因缘,这一生发了菩提心,未来还是会成果的,要多亲近善士,多熏习,熏习得越深,将来你的福慧就越深厚,听了法就能够明心见性,能够当下契入,这个很重要很重要!
辛 三 诸佛攝持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过去久种善根,今生能戒慧双修,听此深法能生清净信的,即为十方如来所知所见。如来知见,即上文的护念攝受。佛是大菩提的圆证者;菩提即智慧,菩萨即是具智慧分,能与如来的大觉相契,所以能常在诸佛悲智的知见攝受之中。知而又见,即明是现量的真知灼见。众生能净信甚深法门,能为诸佛所护持,这是怎样大的福德呀!】
这里的如来悉知悉见,不要用神话色彩去想。如来是一个圆证的大觉者,他所指导的就是让我们去体会这个法性。什么叫见法见如来?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今天能够起这样的一念净信,是因为你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所以你才能够产生净信。也就是说,你已经能与诸佛的法性相契,这就是和佛的知见是一样的,也就是受佛的护念,因为知见是一样的。
一切法不信则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则般若生。
辛 四 三相并寂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捨,何况非法’!
这里是让我们明白他能生一念净信的原因。如来悉知悉见这样的众生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合起来就是一个我相、我执、自性见)。简单地说,一个能生净信的人是因为他已经没有我见我执了,他才能够产生真正的净信,如果他还有我执、我见、自性见,那就根本不可能起这样的净信:这个众生如果心取相,就执著在我执、我相;如果起法相呢?所谓法相就是一切法的实有性,一切法实有自性,这个叫法性、法相。其实不但我不可得,连法也不可得,如果了解明白空义的人,那一定明白“我”不可得,法也不可得。所以,著我相,就会著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著法相,也是执著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简单地讲:不管你是执我还是执法,都是落在事相中。
接下来谈的是众生如果取著在有一个非法相的话,那还是执著。什么叫非法相?一切法无自性无实性,所以叫做空性、空相,如果执著在有空相上就叫做非法相,就是非相,所以非法也代表空性或空相。是故不应取法,也不应该取非法。三相並寂是在说什么?什么叫三相?我相、法相、空相。我们破这个“我执”叫我空、法空,还有一个叫空亦复空,连那个空性也不要执著,也要空掉,这个叫做三相並寂。
【戒慧成就,久集善根者,为什么能得如来的护念,得无量福德呢?这因为此类众生,已能无我相、无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而且还没有法相及非法相。我、人等四相,合为一我相:无此我相,即离我相的执著而得我空。无法相,即离诸法的自性执而得法空。无非法相,即离我法二空的空相执而得空空。执我是我见,执法非法是我所(法)见;执有我有法是有见,执非法相是无见。般若离我我所、有无等一切戏论妄执,所以说:‘毕竟空中有无戏论皆灭’。能三相并寂,即能於般若无相生一念清净心。经上说:‘一切法不信则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则般若生’。能契入离相,自能得如来的知见护念了。在‘无非法相’句下,诸译本有‘无想、无非想’二句。】
知道五蕴无自性,自己的身心没有我,这个叫“我空”;也知道一切万法无自性,离开这个自性见的执著,这个叫“法空”;无非法相就是离开对我法二空的空相执著,这个叫“空空”,也就是离开了对我和法二空的空相执著。执我,就是我见;执法、非法,就是我所见。执有我有法是有见,执非法相是无见。而般若就是离我、我所有以及有与无等等一切戏论妄执,是毕竟空中有无戏论皆灭的。什么叫般若?离开我、我所和有、无的二边,我及我所、有与无是世间的戏论。我们众生的知见不是落在有,就是落在无,所以,就有我和我所有的,这个叫能、所二边。而佛法认为这叫做颠倒戏论,我们就落在这个颠倒戏论中了。离二边就是离开一切颠倒戏论,所以说,毕竟空中无有戏论,有无的戏论皆灭了。了解真正的般若,就了解毕竟空,了解毕竟空的人就离开一切戏论,执著就不会有了,才能三相並寂,即能於般若无相生一念清净心,三个执著的地方都离开了,就能够体会到什么是般若,什么叫无相,这时候我们的心念才是真正的清净。所以经上说:一切法不信则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则般若生。我们不会执著在一切法上,才会产生真正的般若;当我们在一切法上不再起颠倒时,就产生了真正的般若。所以,能契入离相,自能得如来的知见护念了。一个见法的人才能离相,一个真正离相的人绝对是契入法相、法性,如果真正能离相而契入法性,那自然得到如来的护念,因为跟佛是一鼻孔出气的嘛!自然在佛陀的知见中受到护持了。在“无非法相”句下,诸译本有“无想、无非想”二句。这二句话,导师看是不须要的,这是翻译的关系。
【悟解三空,方能于般若无相法门得清净信,此义极为重要。有以为我相可空而法相不空的;有以为我相空却,法相可以不必空,即是说:执著法有是不妨碍得我空的;或者以为我法虽空而此空性――诸法的究竟真实,是真常妙有的。】
这里很重要哦!大乘有三系,而三系的的法义是不同的,这里的悟解三空,就是中观系真正的三空的思想。以唯识系的思想来讲,这个空性是不能空的,不能没有,空性是实有的,法空、我空是空,但是那个“空”不空,空性变成了实有。那么谈到真常唯心就更免谈了。那为什么要讲这个,就是要让大家明白:毕竟空是三相並寂,绝不是有的空,有的不空。如果有的空,有的不空,那就不叫毕竟空,那是不能完全真正解脱的。这个关系到我们真正的完全的解脱,所以非常重要!我们要注意哦,要明白地去扶择。有以为我相可空而法相不空的,有以为我相空却,法相可以不必空,即是说:执著法有是不妨碍我空的;或者以为我法虽空而此空性-诸法的究竟真实是真常妙有的,这个在大乘三系里面都是很明显的。过去不管学哪个法门,我们要注意的就在这一点。如果你学习体会的不是毕竟空的话,就要注意思维抉择了。这个很重要很重要!这里搞不清楚,你要真正解脱是不可能的哦!因为这个关系到迷悟、圣凡的关键点!千万不要说,佛法都讲的差不多。不能差不多!佛法要抉择得很清楚,那一点点差不多而自性见还存在,你要解脱就无份了,要注意啊!
三相并寂,遣除的是同一内容--自性见
【现在说:如觉有真实的自性相,有所取著,那不论所著的是法相或空相,不但不悟法空与空空,也不得无我慧,也必是取著我等四相的。所以,我我所见,实为戏论的根源,生死的根源。如真能无我无我所,离一切我执,那也必能离法见、空见的妄执,而能‘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因为我空、法空、空空,仅是所遣执取的对象不同,‘而自性空故’的所以空,并无差别。如烧草的火与焚香的火,草火香火虽不同,而火性是同一的。了解草火的性质,就能明白香火的性质。】
这里讲得很清楚:在你个人的感觉里面,只要有一个真实实有的自性相,你若取著这么一点自性相,不管是在法相上,或者在空相上还有这么一点点的取著,有自性的实有见,那么,你不但不能悟法空与空空,而且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无我空慧,根本不得般若,这一点何等重要!因为你不得空慧,必定会执取到事相去,一定会执取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样哪里能见法?哪里能解脱悟道?这个关系大不大?重要不重要?要明白哦!所以,我我所见实为戏论根源、生死根源。注意听哦!导师真的是苦口婆心用心良苦哦,点点滴滴的都在告诉我们。
只要我们有一点点我和我所见,那就是戏论的根源、生死的根源,所以非达毕竟空不可。等于说,要是没有悟入毕竟空,你根本还是在我我所里面,如何能真正地解脱?那是不可能的!
如真能无我无我所,离一切我执,那也必能离法见、空见的妄执,而能‘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因为我空、法空、空空,仅是所遗执取的对象不同,‘而自性空故’的所以空,并无差别。如烧草的火与焚香的火,草火香火虽不同,而火性是同一的。了解草火的性质,就能明白香火的性质。
很重要!我空、法空、空空,所要遣除的自性见,只是对象不同而已,比如讲,我空从那里去遣除?从我们的五蕴中去遣除;法空从哪里去遣除?从一切万法中去遣除;空空从哪里去遣除?从对我空、法空认知、体验的空相空性去遣除,只是所遣除的对象不一样,但是要遣除的根本却是一样的――就是自性见,因此说,自性空故的所以空并无差别。不管是我,是法,是空见,这个都要空,这个自性本空都是一样的。是不是我们把它空才空?我们认为它空才空?不是哦,它是本来就空的,不管你认识不认识,不管你悟不悟,不管你相不相信,它是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你不悟入,就会执取;一旦悟入了,你就明白它的真相,只是这样而已。那么这个自性空,它本来就是空的,不是你把它悟了,把它排遣了,把它排除了,它才是空的,而是自性故,所以悟到自性空故是没有差别的。如烧草的火与焚香的火,草火香火虽不同,而火性是同一的。用草来烧和焚香的那个香来烧,看起来草跟香是不一样的,但是,火的性质却是一样的。明白草火的性质就能明白香火的性质,了解草是空的,就知道香也是空的,因为一切法皆缘起故。
那么,我们就知道了,说我空的人会不会法不空?说法空的人会不会我不空?说我法二空的人会不会空不空?如果有这样说的人,那就颠倒了。为什么?一切法皆从缘起,如果有一个空性是不从缘起的,那这个空性就是自性了――没有条件的,永远不变的。
【众生妄执自性相,即确实存在的――甚至是不变的,不待他的妄执。于众生的自体转,执有主宰的存在自体,即我执;于所取的法相上转,执有存在的实性,是法执;这是于有为法起执;如于无为法空寂不生不灭上转,执有存在自性,即非法执。所以,执取法相而不悟法空,执非法相而不悟空空,终究是不能廓清妄执的根源,不知此等于不知彼,所以也不得我空了。】
众生执著在哪里?就是这个自性见、实有的感觉,总是执著它是确实存在的,甚至认为它是不变的、不待他的(不需要其它因缘而成就的),这样的妄执就是众生的自性相。在众生的自体转,就是在自己的身体上来转而执著,执著有一个主宰的存在自体,这就是自性见的实有感。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五蕴身心来转,来看它的话,就会执著有一个主宰、自体(自性),这个就是我执,认为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一个主宰,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这个就是我执。那么,于所取的法相上转,就是说,在我们相接触的一切万法上面执著它有存在的实在性,也就是永恒不变性(自性),这就叫做法执。不管是我执还是法执,都是执著在实有自性,执著在永恒不变,只要有这样的一个执取,都是自性见,不管是我执还是法执都是自性见。
这是于有为法起的执著,在看得到的有为的色心二法起了执著;另外如於无为空寂不生不灭上转,执有存在自性即是非法执。我们知道一切法是空无自性的,如果反而执著在那个空相、空性上,以为是实有的,以为它是永恒不变的,这样,在空寂的不生不灭上,以为它是实在的存在,是永恒的存在,这个叫非法执。执取有“取相、取非法相;取法、取非法”,这个非法就在讲执取在非法相,就是执著在这个空相上以为是真实有的。简单地讲,不管你执著空相,执著我,执著法,都是在执著实有自性,执着是永恒不变的。执著有这样的一个实在感,就叫自性见,这个取著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取著的对象不同,然而取著的原因是同一个――都是自性见的实有感。所以执取法相而不悟法空,执非法相而不悟空空,终究是不能廓清妄执的根源。不知此等於不知彼,所以也不得我空。
如果把空相当作实有法,当有自性而取著,那就根本没有厘清内在的那个自性妄执。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真正地厘清过,那么简单地讲,连我空都根本没有真正地见到。很多人说“小乘破我空,大乘破法空”,这句话能不能成立?坦白讲:法空都不能破的话,我空根本就没有破!所以一定要明白,破我空的一定破法空,破法空的一定破我空,为什么?虽然所破的对象不同,但是所破的内容是一致的――自性见。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我空破了,法空一定也破;法空破的人,我空一定也是破的,这个是很简单的。如果破除了我空与法空,会不会执著在有一个空性?当然不会啦!如果执着在有一个空性,那他的我执和法执就都没有破除。这个很重要!所以这里点到了大乘三系中有了义与不了义的问题,就是在这里,注意听哦!很多人搞不清楚:“大乘佛法都对嘛,都圆融啊”,这不是圆融的问题,如果知见没有真正清楚抉择,这个关系到你能不能真正地彻悟法性、空性,能不能真正的解脱。所以,这不是简单的小事,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
导师一生那么多的论著,一直苦口婆心地在讲,其实他所讲的重点就在这一点而已!很多人不了解导师,怪他为什么不能圆融。说大乘不是讲圆融吗?其实这哪里能圆融?!圆融不得啊!这个是要厘清的!鱼目不能混珠啊!我今天讲这个话,其实,也是感叹良深啊!为什么要讲这个?只要是一个有心的人,只要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而且很用心为解脱、为法而奋斗的人,我敢讲一句话,你们一定有很深的体会:“我几十年用功学佛,为什么还不能真正地解脱”?一个有心真正解脱的人,有心为自己生死大事负责任的人,是绝对不含糊的。为什么不含糊?因为依据自己所学的法义,几十年都不能受用,不能解脱,自己清楚明白,怎么能含糊?这是自我负责的事啊!在座的每一个人扪心自问:在没有把这个缘起无自性的法义厘清楚以前,在没有真正悟入般若空性以前,你们到底在修什么?根据什么而修?到今天为止,哪一个敢站出来说,他解脱了?!哪一个站出来看看?这个不是狂妄哦,是实话!为什么?见地不真,果会不会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明白!看到这里,我每每感叹导师的伟大以及他的慈悲,他今天不是跟谁争,不是跟谁斗,他不是跟哪一个宗派在分庭抗礼哦,他真的是苦口婆心地要让我们明白,指出法的重点是在这里!这个一定要明白,一定要理清!不然你就混淆不清,就会以为那个圆融,就死在那个地方还不知道!你根本就不知道不能受用的原因就在这一点哦!我深深地体会到导师的慈悲,所以我每每谈到这个法义重点时,都会一再地加强,好让你们明白,要你们注意,要你们在这个地方好好地更深地去体会,因为他关系到我们凡圣解脱生死的关键!一定要明白,非常重要啊!
明白佛陀本怀,方能贯通大小乘。
【佛为弟子说法,多说众生由五众(五蕴)和合成;此五众,一切是无常生灭不安稳法,所以色非我非我所,受、想、行、识也非我非我所。无常故无我的教授,利根者当下能依无我无我所,彻见涅槃寂静。既离我执,也不会再取法相及非法相。佛灭后,有的不能从无常无我中得毕竟空,转而执我无法有。】
只要是看过阿含经的就知道,佛陀当时对这些声闻弟子们直接第一个开示的就是:“色无常,无常故苦,苦即无我”,首先拿色蕴让你明白里面无我无我所,直接要你体会的就是无我与无我所,然后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就是说,受想行识说与色蕴是一样的,也是一样的无我无我所。佛陀对当时的声闻学者的开示,就是直接地从五蕴和合的当下的色受想行识,让你马上观察色蕴,知道无常,无我,受想行识也无常无我。既然五蕴和合成为当下我们的一个身心,那么五蕴都无我无我所,目的要你明白没有一个实在的我,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没有一个不依他的我。为什么很多人当下就契入法性?这个契入法性是契悟什么?就是无我无我所,只是了解这个我是不可得的,所以无常,直接契入的就是无我,证入无常无我的法性空寂,就是寂静涅槃,三法印当下就明白了。所以重点在离我与我所,离开能与所的实性。这个重点要明白哦!
那么,既然观察我的五蕴,知道它确实无我无我所,离了我执,明白这个“我”真的不存在,还会不会在万法中起实有感的执著?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我们批评小乘只是悟到我空,而没有悟到一切法空,其实他需不需要在法上去搞?证入涅槃了还要搞什么?所以批评小乘不悟法空,这是很奇怪的事,注意听哦!
佛灭度后一段时间,佛教就分成部派佛教,其中重要的大概有二十派。很多是由于执取佛过去开示的经典,误会“我”是没有了,但是法总要有吧?这样就起了法执:“我”是不可得,但是形成假我的五蕴总是实有的么,把这个五蕴当成有自性的。注意哦,唯识里面的前半段也有这个观念:一切法都有它的自相,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谈缘起时,一定要注意哦!对“缘起”二个字的深义一定要很用心哦!缘起谈的是什么?凡为一法的因,也必是从缘而起,注意听!这个理论一定要厘清哦!真正的缘起的这个深义一定要明白哦!一法(事物)完成了,它是有很多条件的:“凡为一法的因,这个一法的因的本身,它还是从缘起”。注意听哦!如果这一法,它不是从缘起的,那么它就叫做自性,因为它是本来就有了,它不变,它永恒,它可以不依他而有,这个就叫做自性。如果说,组成五蕴的这个条件它本身是有自性的,那么它就不变了,这个就叫做我空法有。认为组成这个五蕴条件的本身,它是实有的,这就叫法有。但是在中观的缘起论里面,这个我空法有的理论是不允许的,因为这样就变成自性了。简单地讲,比如说,为什么会有我们?是因为有上帝来造的,那么上帝就是它的因;那么上帝是怎么来的?上帝是本来有的,所以他是不会变的,他不需要依其他的条件,这个就叫做自性。但是,从一切法去分析它,没有一法不从缘起,包括成为一法的条件的当身当下还是缘起的,所以,它也是无自性,注意听哦!这个叫空,这个才是真正的空!如果有一法本身的条件是实在的、不变的,那个就变成自性,我空,法有在缘起的理念中是不能成立的,因为还是有自性,所以要注意哦!
现在的唯物论都认为:我们的心灵是由于物质的组合才有的,因为是唯物的么,总要把它分析到一个元素,分子,原子,电子,中子,现在叫夸克。那夸克是不是实有不变的?以前说原子最小,只是说它这个相是最小的东西,当原子弹爆炸产生能量时,它不是永存的、永恒的。所以要注意哦 ,我们从物质的条件来看,如果一个东西是实有的话,你把它除以二是除不尽的。从数学上来看,“一”如果是实有的,除以二就叫做分割,那么除得尽吗?除到最后是零点零零零零……再怎么样尾数还是25或者是5,不可能归零的,这个叫作实有。佛法把它分析到最后叫邻虚,虚就是没有,而邻虚就是在没有的隔壁,邻虚还是有,不能说它没有,这个都是在实有里面,注意听哦,这个叫自性见。注意听哦!所以当人家告诉你:山河大地是微尘所成的,微尘是实有的。微尘是属于实有的吗?如果微尘是实有的,那么微尘就不名为微尘了,注意听哦,佛陀就不会把微尘叫作微尘了,金刚经都在破这个。所以我告诉你:只要你有一点点的实有自性见,那都叫自性见,都是实有感,注意听哦!缘起的就是非实的,就是条件的聚合与分散而已,根本没有一个实有的东西,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正因为没有这样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法才能随着因缘而转变。如果有一法是不变的东西,它永远就停住了,不动的是不会产生变化的,不会产生组合的,一定是这样的。所以一定要明白,讲缘起,讲空义那是很深很深的,你们不要以为很简单。《金刚经》很妙,谈到后面,微尘都会谈到,佛陀说,微尘如果是实在叫微尘,它就不叫微尘了,连这个微尘都是虚幻的,要注意哦!所以要了解这个空义是不简单的事啊,当我们认为“我无法有”时,那是不懂佛法,注意听哦!是后来误解了佛法的意思而讲出来的法。你们研究唯识很好,但是要深入、要透啊,不然会错解。我这样说,不是在说它的对错,只是说不了义,一定要注意,不是究竟的。唯识有它的可取处,分析万法很细,心法、色法讲得很明白,但是,最后那个空性是不能没有的,空性是非法相,这样就执取了非法相。我们今天研究大乘佛法三系,能够把三系分析得这么细腻、摆得这么平,能够让你明白的,只有导师一个,我跟你讲的是实在话啊,很重要!而且,了解它的深义的,能够了解他的那种用心的人还不多,这个才是我们佛教的可悲!一定要明白!
【对此执法众生,不得不广显法空。而或者又拨无我法的缘起,或取执空性为实有离言自性。这都是守指望月,辜负佛恩!所以,本经又如实开示:不应取相,如执著法相非法相,即执著我相,是不能得无我慧而解脱的。】
佛陀对执著在我空法有的众生就要讲法空,把这个法是怎么样的空,怎么样地无实性,还要再讲一次,不然大家把它执著在法有实性。而或者又拨无我法的缘起,或取执空性为实有离言自性,这都是守指望月,辜负佛恩。佛陀不得已讲法,是为了让你能看到月亮,而用手指拿出来指给你们看。那么有人就说:我知道月亮是没有的,但是这个手指总是有的嘛!这个叫守指望月。佛陀让你看的是月亮,你不看,你却仅看着他指月的手指。佛陀的目的是要让你看这个手指吗?不是啊,要你看月亮,所以这个叫做辜负佛恩,因为不知道佛对你的恩德,他的目的要你明月,不是要你明这个手指啊。所以很多人说,佛陀讲的才是佛法,佛陀没有讲的就不是。佛陀自己也曾经讲,所说法如爪上土,未说法如大地土。如果说,佛讲过的法才是真正的法,佛没有讲过的法就不是法,那我们怎样能了解佛法?所以现在很多人就毁谤大乘,说大乘经典都不是佛陀说的――大乘非佛说,因为佛陀没有说过这个话,这是你们后面的人做的,误解就来了。所以,要明白,只能说佛陀指月的手指,而不能说佛陀所指的月亮,那误解就大了。所以,大乘佛法里面有了义,有不了义,不了义的是佛的方便说,了义的是佛所指的那个月亮,虽然佛陀当时不是讲那个月亮,但是他指的就是这个月亮,那这样的大乘,就是佛说,不能讲非佛说。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抉择大乘三系的话,又如何抉择出佛陀的真正本怀是什么?不明白佛陀的真正本怀,讲大乘,讲小乘都是执著;明白了佛陀的本怀,大乘、小乘就会一贯而根本没有障碍,有障碍是你不够贯通而已,你不够领会清楚而已。这点也是满重要的,附带提到,因为在佛法中存在着这样的争论,存在这么多的矛盾,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把佛法贯穿而已,不了解真正的佛法三千年的的流传演变,不清楚大乘三系的理论内容。所以,我为什么一直介绍你们要从导师论著《妙云集》去研究佛法,从无限的智慧来看,你们可以少花了几劫,这是实话呀!所以为什么劝大家要用心用在这里,是有道理的,我不是随便请你们来看《妙云集》,以前的法师大德不是一大堆么,为什么一定要介绍导师呢?因为有意义,有他的内容,有真实让你受用的地方,有他的价值,就在这里。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所以,本经又如实开示:不应取相,如执著法相非法相,即执著我相,是不能得无我慧而解脱的。不要以为这是大乘不共妙门!这是如来的一道解脱门,所以提醒须菩提说:还记得吗?我在《筏喻经》中说:‘法尚应捨,何况非法’,即早已开示过了!筏是竹筏,交通不便或水浅的地方,竹筏可以作交通工具。利用竹筏,即能由此岸到彼岸。到了彼岸,竹筏当然捨去了,谁还把它带着走!众生在生死海中,受种种苦迫,佛为了济度他们,说种种法门,以法有除我执,以空相破法执,使众生得脱生死而到达无余涅槃,。当横渡生死苦海时,需要种种法门,但度过中流,必须不执法非法相,才能出离生死,诞登彼岸。】
什么叫毕竟空?就是彻底的空,不只是破我执而不取相,连法相、非法相都不能取着,这个叫毕竟空。不要以为这是大乘不共妙门,其实这是如来的一道解脱门,所以佛陀提醒须菩提说,你还记得吗?我在《筏喻经》就说过:“法尚应捨,何况非法”。筏就是竹筏,交通不便或水浅的地方,竹筏可以作交通工具。利用竹筏,能够由此岸到彼岸。到了彼岸,竹筏当然要捨去了,谁还要把它带着走呢?众生在生死海中,受到种种的苦迫,佛为了济度他们而说种种法门,以法有来除我执,以空来破法执,使众生得脱生死而到达无余涅槃,。当横渡生死苦海时,需要种种法门,但度过中流,必须不执法和非法相,才能出离生死,诞登彼岸。
就如我们现在所讲的《金刚经》,它展现的是一个空义,空义也是一个法,众生执著在实有因而落在我执里,佛陀就以讲五蕴法是缘起的来破,让你明白,原来是五蕴和合的个体,所以,里面没有一个我。因为你执著在里面有一个实有的我,那么,佛陀就讲无我,告诉你,身心只是五蕴的和合,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他们是由五种功用合起来组合成的,而你却认为有一个“我”,其实这里是没有我的。它只是因缘的和合而聚在一起,它不是单独的,既然是因缘条件的聚合,就没有实有的我,实有的“我”是不依靠其他因缘条件而组合的,它是独立存在的嚒。所以,佛陀讲这个法就是破除我执,讲五蕴是不得已的说法。但是,有人不能理解佛陀这种讲法的意义,而误解说:佛陀讲五蕴就是有,不然为什么说五蕴?就执著五蕴是实有的了。佛陀为了破除这种又执著在法相上以为实有的人,他就用空相来破,以无常去破色,指出色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也是无常无我的,就连这个法执也把它破掉了,不让我们众生执著在这个法的实有上面。
众生的实有感是很深的:一切法如果都没有一个真的,怎么会变出一个假的来?“假必依实”么,“我”是没有,那依法(五蕴)来聚;法没有,应该空来聚呀,没有这个空,它怎么会生出有?众生就是这样的执著。佛陀就以善巧来破除我们的执着:对执著我的,就讲法来破;对执著法的,就讲无常、空来破这个;对最后执著在有一个实有的空性上的众生,佛陀不得一层一层地剥,就象剥竹笋、巴蕉一样剥到最后,才让你看到一切是空无所有的,实际上确实是无我,这样你才能离开执著。这个过程中就象过河用的一个竹筏一样,只是在一个过程中要用的工具而已,一旦达到了彼岸,还会不会背着筏在路上走?那不是会累死!这就叫“法尚应捨”,佛陀说的法使我们到了彼岸,就都要捨掉了,因为它也不是实有的。能看、能见的法我们都要捨,那个空性、空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根本不是实有的东西,你怎么能抱着实有呢?佛陀的比喻其实从头到尾在破的就是一个自性见、我见,目的都在这里。所以,你们注意听哦,如果法执没有破,我执能破吗?再就是如果空执不破,我执能破吗?那个空执的执著和我执的执著是不是一样?法执的执著和我执的执著是不是一样?都一样啊!执著自性见都是一样的啦!所以,如果法执没有破,空执没有破,等于没有破除我执,为什么?还在实有见里面呀!
《筏喻经》,出《增壹阿含》中。法与非法,有二义:一、法指合理的八正道,非法即不合理的八邪。法与非法,即善的与恶的。如来教人止恶行善,但善行也不可取著,取著即转生戏论――法爱生,而不能悟入无生。】
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说:我们不要作恶,要去行善,那么就执著在善法上了,执著在善法上也是执著。讲一句不客气的话,包括佛法都不能执著,佛法还是方便的法、过河的筏。如果执著在善,执著在佛法的“法”,这个叫顺道法爱生,顺着真理的道路而产生了法爱,法爱还是爱,还是染著,注意听哦!如果真正还有法爱的人,能不能真正见空性?不能啊!注意听,这里很重要啊!如果法爱生就不能悟入无生,无生是真正的彻底空相,要注意呀!
【约‘以捨捨福’说,善法尚且不可取著,何况恶邪的非法?二、法指有为相,在修行中即八正道等;非法指平等空性(执著在空性上也叫非法),意思说:缘起的禅慧等功德,尚且空无自性,不可执取,哪里还可以取著非法的空相呢? 本经约后义说。从这引阿含教的非法非非法来说,可见前文也应以‘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为正。诸译增入‘无想无非想’二句,不足取!】
我们作一切禅修禅慧的善法功德,都还是空无自性的,这个都不能取著,那么非法的空相怎么能取著呢?那不是笑死人了!本经的重点就是讲,一切有为的法都不能执著,又如何能执取空性的非法相呢?这引阿含教的非法非非法来说,可见前文也应以“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为正。所以,这里应该这样翻译比较正确,其他的翻译加入“无想无非想”这二句是不对的,不足取!真正的本义,应该叫“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这样的翻译才是正确的。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已三 圣贤无为同证 庚一 举如来为证 辛一 正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起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今天要讲圣贤无为同证,这个要用什么来证明?当然要用多方面来证明。第一个就举如来为证作为证明。佛为了证明无所得无为法,就要谈他自己个人所说的法,所得的法,所谓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真的有实法吗?须菩提他当然讲:如果我所了解佛所说的意义的话 ,我就知道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什么叫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要我们了解什么叫无实性,什么叫无定法,就是要证明这个,包括佛陀所说的法还是无定法。
【离一切相的般若,难言难解。上已明未来有人能信能证,以下再以已经能净信实证的圣贤,来证明此难信难解的可信可证。先举究竟圆证的如来为证。
佛问须菩提:今有两个问题问你:一、如来在菩提树下成遍正觉,实有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证得吗?二、如来成道后,大转*轮,确有法可说吗?佛举此两问,因菩提得明心菩提,即分证无上菩提,而佛却说:‘诸相非相’;又说:‘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恐有会怀疑:佛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可得吗?不又大转*轮吗?既可证可说,为什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幻’?‘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呢’?】
这个问题就是一般人最难了解的,大家都直接的明白佛陀就是在菩提树下证了所谓正遍知(正觉),他不是有所证吗?如果没有所证,那怎么会所谓成佛、成菩提呢?佛陀成道后,又说法了四十几年,他不是说了很多法吗?难道都没有法可说吗?这个在我们看来,其实很清楚啊!那这个地方为什么这样说呢?
【须菩提虽没有圆证如来的境界,但他是无诤行大阿罗汉,凭自己证觉无为空性的体验,以及佛说无相,比知如来圣境而回答说:如佛所说,如我所解,是没有定性――自性的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佛所证,也没有定性的法为如来所说。】
谈到这里时,我们就要反省一下:为什么开始的时候要讲缘起?讲缘起就是在谈无自性、无实性。如果有自性的话,那个叫做定法,它不会变。那么佛所悟的是什么 ?就是悟到一切法只是缘起无实性,所以,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定法让你悟到,只是悟到没有实性、实法而已。但是我们执着的众生总是以为有实法可得,有实际可证的一个什么法。所以当说到不应该取法,也不应该取非法时,我们会起怀疑:佛为什么这样讲?他说的是法,他证的也是法。问题是证的这个法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说佛悟道了,叫做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只是一个假名,而这个假名的内容是什么?他体证的是什么?体证的就是无我呀!就是根本没有一个实法可得。所以要让人家明白这个――不取法,不取非法。他就举证,他自己体证的这个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难道有真正的实法得到了吗?须菩提以他对空性的体证和对佛亲证的内容的了解,就很深刻地说:“不,当然不是这样。我所了解的佛陀,他所悟的法绝对没有实法,不是实有法可得”。他就这样来回答,重点就在这里。
【须菩提的回答,真是恰到好处!佛陀的现觉,没有能证所证的差别可得,所谓‘无智亦无得’。如觉有什么为智慧所得,这哪里还是正觉!论到说法,更没有定法可说,一切名言不得实义。佛法虽多,不外证法与教法。无证无说,即明如来的自证化他,无不性空离相;因为性空离相,这才成佛说法呢!但无有定法可说,决非随便乱说。语言不得实相,但在世俗心境的习惯中,也有他的彼此、同异、是非。如东南西北,虽没有定性,但世俗仍有一定的方向可指;假使指东话西,即是违反世间。世间的一般语言,尚不可乱说,何况佛法!所以,随顺世俗而安立佛法,如来狮子吼,常作决定说。】
什么叫能证?就是佛他能证的,就是讲佛的本身;什么叫所证?就是体证的法。其实真正能证和所证有这样可得吗?其实没有,更没有定法可说。佛陀很多法是针对众生的执着,也就是众生的病。只要用什么方法让你离开这个执着和病,就是他说的法。所以,这个法是没有定法的,随着不同的病,就说不同的法。众生有八万四千的差别,那么,他就用不同的法来谈,但是这个法就像药一样,病好了,那个药是不是实有?也不需要了。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白了,所谓“无智亦无得”,并不是真正的有一个什么特殊的智慧、特殊的超能力,或者真正得了一个什么东西。所以说,只要有一点点所谓的“得”,那得的是什么?这里很重要喔!我们要体会一下:为什么讲“无智亦无得”?“无智亦无得”才是真得,才是得到佛陀证悟的真正心要――无智亦无得。了解一切法缘起如幻无实,无实性。所以,缘起的就叫做空,空就是讲无实性。如果是体会到这里的话,那你就是真正的明白了解了,而不是真正得到了什么。如果一定要讲得到什么,那就是“得到”一切法的如幻性、非实,没有定法,无自性、非实,就是在这里而已。那这样,你说你得到了什么?所谓的“得”,就是去掉了那个疑惑,去掉了颠倒执着,名为“得”,其实那里有得?真的有所得,就执在一切法的实性上、实有上了,那这样就变成执着了,而不叫“得”了,这一点很重要!如觉得有什么智慧所得,这哪里还是正觉呢?如果佛陀他真的悟到了什么,体会到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得到一个什么东西是实有的啦,那这个问题就大了。所以,名为如来,就是体会到“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而不是真的来来去去的叫“如来”。所以如来所证、所体会的是什么?缘起而已啊!一切法的无实性啊!因为这样子,才不会对一切法产生染着、执着、贪取么!所以一切法的无实性、空性,就是一切法的本来实相,体悟的只是这个而已。
佛陀悟道了,向众生说法了,他有所说吗|?有实法可说吗?一切法是如幻,他能说一个实在、实有的法出来吗?更没有定法可说!一切名言不得实义,只要是言语表达的都不是真实的。我们说“佛”,这也只是代表了一个意义,并不是真的就是佛。说“菩提”,也不是有一个叫“菩提”的什么东西,是假名施设的一个名字让你明白一个内容而已(名假)。佛法虽多,不外证法与教法。无证无说,即明如来的自证化他,无不性空离相。佛陀如果执着说有一个实法,他就着相了,就执在实有了,所以,如来自证的(内在体证)与化他的(所说的法)两方面都是性空离相的。如果懂得性空离相,那有没有证与说?“证”就是证到无实性,“说”,也是说无实性而已。正因为性空离相,这才成佛说法呢!
但无有定法可说,决不是随便乱说,不要因为无定法,无实法,就可以随便说了。语言虽然不是实相,但在我们世俗的心态中,在已经习惯的惯性中都知道什么叫彼此、同异、是非,如东南西北虽没有定性,但在世俗仍有一定的方向可指,假使指着东方却说是西,这是违反世间的,因为我们都有了一个共识。比如说,太阳出来那边叫东方,太阳下去那边叫西方,这就是我们的共识。如果不是站在地球的角度去看的话,这个法则就不通。但是,在从世俗的角度去看,我们的看法是一样的。所以,你从语言上来说东南西北,大家就知道你讲的是什么意思。虽然东没有定法,西也没有定法,但是我们共见的范围之下,在世俗的惯性之中,你说的,我们就能明白,所达到的只是那种功用而已。所以语言虽然不是实相,但是可以产生他的作用,大家的共识中就可以知道。世间的语言一般都不乱说,何况是佛法?当我们说东方时,一定有一个共识――太阳出来那边叫东方,总不能指着太阳下去的那边说东方吧。如果这样说就会被人说:你在乱说。人间都有大家共识的一个共见,佛法怎么可以乱讲呢?所以随顺世俗而安立佛法。大家就明白了:所谓的佛法,是由于世俗如何如何说,他也以世俗的共见来表达要让你明白的目的,因此而安立的名言,名为“佛法”而已。如来狮子吼,常做决定说。如来说的话像狮子吼一样震醒我们,他所说的都是肯定的、决定的说法,而不是可有可无,似是而非的。
【何以证无可证,说无可说?因佛所说的及所证的法,是没有定性可以取着的或可说的。取着,约心境的能证所证说;言说,约语言的能诠所诠说。凡是心有所取,口有所说,一切都是自性空的,所以名为非法;一切法非法的无为空寂,也还是不可以取不可说,所以又说非非法。佛的自证化他如此,明心菩提也如此。为了显明这一点,所以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大圣佛陀,二乘圣者,大乘菩萨,或还在修证的进程中,或已达究竟极果,这都因体悟无为法而成。无为,即离一切戏论而都无所取的平等空性。无为离一切言说,平等一味,怎么会有圣贤的差别呢?这如广大的虚空――空间,虽可依事物而说身内的空,屋中的空,方空、圆空,但虚空性哪里有彼此差别!虚空虽没差别,而方圆等空,还是要因虚空而后可说。这样,无为法离一切戏论,在证觉中都无可取可说,而三乘圣者的差别,却依无为法而施设。】
我们都明白什么叫取着:就是我们从心(心识的认识)上感觉到有一个能证,然后有一个所证(能取、所取,意思是一样的);语言也是一样,有一个能诠和所诠,所以只要心有取着的,嘴巴可以用语言说的,都是自性空。它是缘起的,却无实性,所以依语言来表达,叫做非法。
我们知道一切是空的,什么叫空?就是它的寂灭相。只要是缘起的就是空,就是寂灭相。那么,这个寂灭相是不是有实相可取?没有,只是了解它的无自性而已。所以,也不是真的有一个可以取的寂灭相,还是一样不可说,所以这个叫非非法。佛自己亲证的以及教化一切众生所谈的内容就是这个;菩萨道明心菩提证的当然也是这个。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什么叫一切圣贤?比如讲四果罗汉、辟支佛、大菩萨们、或者是成佛的佛陀,他们不管是已经完成的或者已经在修证的过程中的,都属于体悟到同样一个法则――无为法而成的所谓的成果。什么叫无为?就是体悟到平等空性。不管是初果、二果到四果,到辟支佛,到八地菩萨,到成为圆满究竟的佛陀,一定要先证到这个平等空性,才是所谓的证果,它是离一切戏论而无所取的。既然只是体悟到这个,为什么还有差别?无为法大家都知道,就是空性么!就是无所取、无所得嘛!那为什么还有差别?这如广大的虚空――空间,虽可依事物而说身内的空,屋中的空,方空、圆空,但虚空性哪里有彼此差别!虚空虽没差别,而方圆等空,还是要因虚空而后可说。
我们知道:见法名初果,慢慢、慢慢修到连习性都尽了,就证到四果。菩萨还有从见道位到八地菩萨的这个位置,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所以,虽然同样是见无为法,但我们内在的体证是有差别的,不是说我一悟,什么都解决了,那么,菩萨就不用分十地了。所以见法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习性却不一样,要断尽习性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听说大阿罗汉还有一点习性,不过,那个习性只是不妨碍生死了。那么一般的习性是对生死还是有作用的。大阿罗汉他还有什么习性?像大迦叶听到什么声音还会起舞,某某大阿罗汉还会骂人,其实那个是没有妨碍生死的,跟一般的众生染习是不一样的。而我们众生的染习是妨碍生死的,使我们流转于生死轮回的。所以,习性能不能断尽还是有差别的。
前面这一段,重要就是让我们知道,即使是如来自己所体证的以及他所说的法,还是一定要体证无实性的空性。所以只要体证到无实性的空性的人,他就不会执着在实性里面,才能真正地离执啊!不取不着,才能得真正的自在。所以我们说佛陀他得到阿褥多罗三菩藐三菩提,得到正觉,然后说法四十九年。不明白的人就会执着,他一定得到什么实法。他所说的法,说了很多妙法,好像有实有的东西,其实所有的一切法他谈的内容,都在让你明白:一切法的非实,无实性,自性空,都在讲这个。如果不能体证这一点的话,那么,如来就不名为如来,那么所谓的三贤也不叫三贤,所以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个无为法是一样的,体证空性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是菩萨的十地,还是初地,所谓的见法是见什么?初果罗汉证了初果,所谓的法眼净是什么?一样的都是体证这个无为法,也就是体证空性,一定要明白!
般若为诸佛之母--一切诸佛皆从般若法门出
辛二 校德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褥多罗三菩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这里就要校量功德了:布施的有为法的功德与体证无为法的功德,有没有不一样?他就要让你明白其间的轻重,所以叫校量功德。这在般若经中是随处可见的,常常有这样的比较。
【校量功德,在《般若经》中是随处可见的。信解般若,必然能得大功德。这在悟解空性的圣贤,本是用不着广说的;但为摄引初学,而怕他们误解空义而拨无因果,所以特为层层的校量。功德的特殊,在比较中最容易表显出来。所以,佛问须菩提说::假使有人以充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七宝,布施贫穷困苦的众生,或供养自己的父母,受教的师长,信奉的三宝,你说这人所得的功德多不多?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车渠、赤珠、玛瑙,这是形容质的贵重。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千小千为中千,一千中千为大千的一佛所化世界,这是形容量的众多。以这样贵重而又那么多的七宝作布施,是真有其事吗?有的说:这是假设的,世间的七宝虽多,但总没有这么多;经中所说,只是假设校量罢了!有的说:可能是真实的。法身菩萨确能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上供十方诸佛,下施六道众生。
须菩提回答说:多极了!因所得福德,胜义谛中是没有真实的福德性可得的。然而,因为法性空无自性,所以如幻缘起,能有一切的众多福德可起可说。不然,实有的即不从缘起,也就没有布施福德可说了。须菩提的这样解说,还是为了听众。一面说有缘起,一面又即此缘起而显空性。恐人听说大福德,就以为福德有自性,所以必须 ‘随说随泯’,摄一切法以趣空。】
对般若空义有相当体认的学者们,或者圣贤们,其实不需要这样的校量功德,他们心知肚明都明白的。但是我们一般的众生,而且是初机的这些学者,听了这个空义常常会不了解,以为什么都没有了:“都无实性嘛,都没有了嘛,什么都不要了”。其实不是的,所以,他要让你明白,一切不是拨无因果的,还是有所谓的功德,而且让你明白福德与功德哪里不同,功德的特殊性,在比较中最容易表显出来。所以佛问须菩提:有人以充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七宝来布施贫穷困苦的众生,或者是供养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受教的师长,信奉的三宝,你说这个人所得的功德多不多?什么叫七宝?金、银、琉璃、玻璃、车渠、珍珠、玛瑙,这是形容品质的贵重。而三千大世界是:一千个小千为中千,一千个中千为大千,这样就是为佛所化的世界,这是形容量的非常多。以这样贵重而又那么多的七宝来做布施,是真有其事吗?有的说这是假设的,世间的七宝虽多,但总没有那么多,经中所说的只是假设校量罢了。但是有的说,可能是真的,法身菩萨确能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上供十方诸佛,下施六道众生。其实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觉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福德和功德的内容差别在哪里。
须菩提回答:这个就太多了。因为所得的福德,在胜义谛中是没有真实的福德性可得。然而,因为法性空无自性,所以如幻的缘起就能有一切的众多福德可起可说。不然,实有的即不能从缘起,也就没有布施可说了。须菩提的这样解说,还是为了听众:一面说有缘起,一面又即此缘起而显空性,恐怕人听说大福德,就以为福德有自性,所以必须 “随说随泯”,摄一切法以趣空。
这里很重要!谈到福德,他为什么说“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如果真的有一个福德的实性,那么佛陀就不会这样讲了。因为所谓的福德根本没有一个实性时,佛陀才说他有福德性。为什么?缘起故。缘起就是空无自性,所以是如幻缘起,因为如幻的缘起才能够产生一切所有的所谓的福德。如果它不是缘起的,那就是有实性,福德就不变,不能说他有很多很多的福德,没有办法这样的谈的。所以,为了听众,就是为不了解的或者是初学的这些根性的众生,谈到缘起,一面又说缘起而来显空性,谈福德又怕大家执着实有福德可得,所以“随说随泯”:一面说福德的内容,一面让你不要执着在实有福德性的上面,这个叫“随说随泯”。那么,把一切法慢慢就归向空的这个体证。让你明白,谈到福德,要让你明白福德是空的;谈到如来所体证的、所说的法,也要让你明白他是无实性的。谈到福德,他要让你是无实性的。谈到每一法,他都要趣向空义,一面说,一面破。
【佛又对须菩提说,你所说固然不错,但不要以为那人的福德就算大了!告诉你:假使另有人对于本经,不要说受持全部所得的功德,就是受持一四句偈,或为他人说一四句偈,所得的功德,也是超过那个人的布施功德,千倍万倍而不可计较。
这样说起来,我们会觉得很奇怪:用像大千世界那么多的七宝布施,竟然比不上一个用这样四句语言来为人解说或者受持的人,都比不上他的千百万分之一的功德。这样说起来,是不是太夸大了?你们会不会觉得这样太夸张啊?今天不要讲用三千世界那么多来的七宝来布施了,把你家里的所有东西拿去布施,我看大家都觉得很难哪。那么,一个人能把他的金钱以及所有的东西像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七宝,拿去布施,还比不上一句四句偈,这是什么道理?有为的物质能利益众生的只是他这一生或者是当下的一个受用。比喻讲,穷的人,你暂时经济支援他,改善的只是他的经济而已;他身体有病,你布施药与钱,他就可以看医生,可以把病治好,那也是这一生的肉体而已。但这个四句偈呢?是让你体证实相的,让你解脱生死轮回的,所利益你的是尽未来际的彗命啊!这样进行比较你们就知道了,有为的功德不叫功德,只叫福德。你作了善事,可以得一些福报,但是这个与解脱,与了生死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然而受持这个四句偈使你能体证实相悟入空性,那就解脱了,断了生死轮回了。这样比较起来,你就知道什么叫福德,什么叫功德,你就知道: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真的比不上这个四句偈。
【受是领受,持是忆念明记不忘。四句偈,有人说是我等四相,有人说是末了一颂。其实,这是形容极少的意思。偈,有名为首卢迦偈的,是印度人对于经典文字的计算法。不问是长行,是偈颂,数满三十二字,名为一首卢迦偈。如般若初会的十万颂,金刚般若三百颂,都是指首卢迦偈而言。受持四句偈,意思是极少的;而所得的福德极多,即显示了本经的殊胜。】
般若经(本经是讲金刚经)所阐扬的内容就是一个空字,最重要把它统合起来就是一个“空”字,整个般若经它所要表达的只是一个“空”字。“空”就是要让你明白一切法的实相,只有悟入实相的人才能真正地解脱,所以,即使在般若经里面极少部分的一个句子,它都在阐扬这个“空义”。所以表示说,即使般若经里面小小四句偈,随便哪几句只要能阐扬空义的,那么一点点就比用大千世界的这七宝布施功德还大,就在这里。其实就要让我们明白,这里在阐扬这一本经般若义的重要!如果能明白这一点,就知道这一本经是多么重要啊!这一本经要阐扬的般若义多重要!
【修学佛法,不外‘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依此修学的次第而细别起来,或说五法行――如法华,或说六法行等,或总为十法行。十法行是:一、书写,二、供养,三、施他,四、谛听,五、披读,六、受持,七、开演,八、讽诵,九、思维,十、修习。此中受持与为他人说,即略举其中的二行。受持是自利,为他人说是利他,能于此甚深法门自利利他,功德当然不可思议。七宝等财施,固然能予人们以物质的满足,但它是暂时的;法施,能启发人的正知正见,健全人的品德,引导他向上增进以及解脱、成佛,由此而可得彻底的安乐,所以非财施可极!
佛所以说这人的功德超过七宝布施,是因为一切佛及佛的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从此般若性空法门――经典所出生的。《般若经》说:般若为诸佛之母。如进一层说:佛说的十二部经,修学的三乘圣贤,也没有不是从般若法门出生的。没有般若,即没有佛及菩萨、二乘,就是世间的人天善法,也不可得。般若为一切善法的根源!得无上遍正觉,所以名为佛;而无上遍正觉,即是老般若。没有般若因行,哪里会有无上遍正觉,哪里会有佛?此经赞叹般若,及般若契会实相,所以不限于《金刚经》,凡与此般若无相法门相契的,都同样的可尊。
诸佛,是佛;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所得的法。合名佛法。佛说:所说的佛法,即是非佛法。毕竟空中,确是人法都不可得的。假使就此执为实有佛法,那就错了!】
佛所以说这人的功德超过七宝布施,是因为一切佛及佛的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从此般若性空法门――经典所出生的。这句话很重要!大家要明白:佛之所以成为佛,佛之所悟的真正菩提的法,其实都没有离开般若性空法门。一定要明白,这句话非常重要!所以这一本般若经就很重要了,你就明白:要成佛要解脱,离开性空法门是没有的,所有过去一切诸佛,包括未来的诸佛都一样,离开般若法门不可能成佛,一定要明白!《般若经说》说:般若为诸佛母。这是一种比喻的表达,佛都从此经出,它不象佛的母亲吗?如进一层来说:佛说的十二部经,修学的三乘圣贤也没有不是从般若法门出生的。如果佛是从般若法门而悟而成佛的,那么佛所说的法,所谓的十二部经,在佛陀的指导教育下修学的这些三乘圣贤,难道他们悟的就不是般若吗?还有其他的吗?当然一定是从般若法门而悟的么!如果没有般若,就没有佛及菩萨和二乘,就是世间的人也不可得,所以,般若为一切善法的根源。
得无上遍正觉,所以名为佛;而无上遍正觉,即是老般若。什么叫老般若?成熟了,般若成熟了。刚学般若还没有成熟,因此还在学,等老般若成熟了就成为佛了。所以没有般若的因行,哪里会有无上遍正觉?哪里会有佛?此经赞叹般若及般若契会实相,所以不限于“金刚经”,凡与此般若无相法门相契的都同样可尊。金刚经只是六百卷大般若经里面的一小部分,所以不只是此金刚经,包括所有的般若经典阐扬的空义都在讲般若、教般若,都在让你证入般若,所以只要是般若的我们都应该赞叹、尊重!这里很重要!
大家都以为,因为你在讲般若经嘛,当然赞叹它最好啰。就象我们所有的经典都说这个经是经王,不管哪一本经都说它是经王一样。但是我告诉各位:今天我们讲的是真正的经王,因为般若这个问题很重要!它确实是让我们悟入空性的唯一的途径,没有的二条路可走。也许方便法有多门,可以用不同的讲法或者展现,但是般若这一法确实是唯一之路,没有第二条路,这是实在话。很多在这方面所体证的人就会明白,确实是这样子,缺少这一门,方法就难修了。只要你把他定在实法,有实性,有实在的自性可得,你说哪一个能修得出来?这句话是讲真话,只要你们有一点点体会,就会明白这些话,真的每一句话都是实在话!而且我认为这是导师最恳切、最真实的话,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诸佛,是佛;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所得的法,合名佛法。佛说:所说的佛法,即是非佛法。毕竟空中,确是人法都不可得的。假使就此执为实有佛法,那就错了!佛自己说:他所说的佛法即是非佛法。我们在刚开始时,套用一个公式――“什么,即非什么,是名什么”,要明白这个公式的作用,这里也是一样。当我们谈到佛法时,就要注意了:有没有实有的法?如果有实性不变的佛法,那就不叫佛法了,他只是缘起的种种的方便而已,不是有实法。所以讲佛法时,没有佛法的实性,一定要明白!只是假名佛法而已,所说的佛法即非佛法。为什么?毕竟空中确实是人法都不可得的。如果还有一个佛可得,有一个法可得,那就不叫毕竟空了,叫实有自性。如果你执着为实有佛法,那你就错了。所以我问你们:你们学了什么佛法?“哦,我学到了什么什么法”。那人没有学到?没有啦!真正的佛法是什么?一个自性空而已。一定要明白!这里是指如来为证,证明了佛所体证的和他所说的法都无实性,都无实有可得。
见法(预入圣流)不难--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