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读红楼(十)莫怨东风当自嗟,任是无情也动人(ZT)
《红楼梦》第63回, 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回继续第62回,讲的是贾宝玉生日,大观园里所有的年轻女性都来为怡红公子祝寿。到了晚上宝玉身边的丫头凑了点钱,在怡红院为宝玉单独庆祝。在酒宴上,宝玉选了“占花令”作酒令。后来把黛玉、宝钗、湘云她们都叫了过来,一起来抽花签。酒令是古老的文化传统,是中国酒文化的一部分。《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雅与俗、种类众多的酒令。如牙牌令、占花令、曲牌令、故事令、月字流觞令、击鼓传花令、击鼓催诗令,以及射覆、拇战等等。 在宝玉行“女儿令”时,薛蟠对女儿“悲,愁,喜,乐”的高论,令人捧腹。“占花令”是《红楼梦》诸多酒令中的一种,先用骰子掷点定人,由那个人从晴雯手中的签筒里抽签。签是一种花,又题着评价这种花的一句成语,最后是吟咏这种花的一句诗。这些花、成语和诗句,或者象征中签者的特点,或者隐示其未来的遭遇。曹雪芹在第63回,再次预示各位女性主角的命运。作者每写一人一事都是全局在胸,真不愧是大师。
参加晚宴的人,袭人坐桌角。 炕上有宝玉、湘云、黛玉、李纨、宝钗、探春、宝琴、香菱、晴雯;炕下有麝月、秋纹、四儿、小燕、碧痕、芳官。其中共有八个人占签:
湘云:香梦沉酣(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
黛玉:风露清愁(荷花)(莫怨东风当自嗟)
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曹雪芹把黛玉比似为芙蓉。生于水中的是草芙蓉,又称荷花。生于陆地的是木芙蓉,八九月开花,花冠白色或淡红色,与荷花平分秋色。在《红楼梦》中所写的“芙蓉”均是指木芙蓉。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宝玉曾作《芙蓉女儿诔》,黛玉与他共同切磋。并把原文中的四句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垅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陡然变色,预感到自己不幸的结局。晴为黛影,《芙蓉女儿诔》,与其说是悼念晴雯,还不如说是悼念黛玉。活着的时候看到自己的祭文,在金陵十二钗中唯有黛玉。
黛玉所占芙蓉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意为不要怨恨东风,还是要哀叹自己命运。“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于宋代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一诗,原文是: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过。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城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是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嘉祐四年(1059),王安石(字介甫)作《明妃曲二首》,议论新警,一时和者甚众。欧阳修也作两首以和,《红楼梦》用了欧阳修的第二首。“汉宫”四句化用西汉李延年诗歌之意,略叙明妃事实。“绝色”两句,紧承前四句,完全用“重色”的君王的口吻说话;“虽能”两句转向责备汉元帝。“耳目”两句,为全篇警策,诗人说,眼前的美丑尚不能辨,万里之外的“夷狄”情况何以判断?又何以能制定制服“夷狄”之策。“汉计诚已拙”语简意深,是全诗主旨所在。 “女色难自夸”,以接回明妃身上。“明妃去时泪”四句,用泪洒花枝,风起花落,渲染悲剧气氛。“红颜”两句要明妃“自嗟”“薄命”,怨而不怒。
曹雪芹要黛玉“莫怨东风当自嗟”,要认命。黛玉当自嗟父母双亡,寄身败落的贾家。自嗟不该恋着木石前盟,不该具有天下无二,世上无双的才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有多少泪,要还给神瑛使者。
宝钗的签是艳冠群芳的牡丹花,有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华贵,又称“花王”。李白曾做《清平乐》三篇,将牡丹和杨贵妃合一。“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红楼梦》中,有多处将宝钗比作杨贵妃的文字。 宝钗体态丰满,颇有杨贵妃之姿,兼之出身名门,家世显赫,把她比作为牡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任是无情也动人”,出自罗隐《牡丹花》诗: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当是别有原因。因为它能赢得东君眷顾,就好比昔日杨贵妃。牡丹也是一枝解语花,有着倾国之美,即使无情,也一样动人。美艳的芍药只是牡丹的近待,芙蓉也无处避开牡丹的芳尘。没有想到,如此美艳的牡丹,也有被韩弘这种人砍掉的时候。韩令功成名就,牡丹的秾(nóng)华便被辜负了。“任是无情亦动人”,自己也曾羡煞这种冷艳,奈何“无情”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何况,无情即使动人,又怎如有情来得更可爱可亲。
宝钗“动人”,摄人心魄,也是“无情”的冷面美人。吃的是“冷香丸”,对尤三姐自杀“并不在意”,说金釧投井,“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任是无情也动人”,是对宝钗的高度概括。
秦观在《南乡子 妙手写徽真》中,也用过“任是无情也动人”,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是一首题崔徽画像的题画词。作者化罗隐《牡丹诗》“若教解语能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句意,说她像上即是无情吧,但这无情的形象也是动人心弦的。
2011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中,有 阅读宋诗,回答问题。 选有王淇的诗“梅”: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高洁的梅花,不受尘埃半点侵蚀,甘心淡泊地生长在竹篱边、茅舍旁。只因错误地认识了酷爱梅花的林和靖,惹得诗人谈笑至今。
李纨占有“霜晓寒姿”的梅花。“竹篱茅舍自甘心”,就出自王淇的诗“梅”。梅花,严冬时节,百花凋零它自香,象征着高洁、坚贞。《红楼梦》中的李纨, 她所住的“稻香村”,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故自拟了个“稻香老农”的雅号。从作者眼中看来,李纨守寡一辈子,谈不上有什么个人幸福。虽是符合妇德的典范,却不是值得推崇的人生。“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故此称之“枉与他人作笑谈”,“惹得诗人说到今”。
探春掣签,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 《红楼梦》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探春最后是远走高飞了。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天上仙家的碧桃树沾染着雨露种下,太阳边的红杏倚靠着云彩而栽。我这朵芙蓉,长在萧瑟的秋天的江边。不抱怨春风为何不吹来,让我这朵花开一开。 前两句比喻别人考中进士并表达羡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借皇家权贵雨露之恩者不满,后两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进取态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赏识。
第六十二回中,“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猜起拳来”。结果弄得“憨湘云醉眠芍药裀(yīn)”,活脱脱便是一幅“海棠春睡图”。第六十三回中,湘云又占得“香梦沉酣”的海棠花,而且有诗“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把“夜深”改为“石凉”,取笑湘云。
“只恐夜深花睡去”,见苏轼《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其典亦出自杨贵妃。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后文人墨客,多以“睡美人”比海棠花。
荼蘼,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靡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开到荼靡花事了”,是麝月抽到的花签。签上诗,出自《千家诗》中宋代 王淇的诗《春暮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 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 丝丝夭棘出莓墙。
梅花零落,像少女卸去妆一样时,海棠花开了,它就像少女刚刚涂抹了新红一样艳丽。不多久,待荼縻开花以后,一春的花事已告终结,惟有酸枣树的丝丝叶片却又长出于莓墙之上了。
“开到荼蘼花事了”, 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过去。荼蘼花开,表示感情的终结。 麝月抽中的签是要在席各饮三杯送春,而宝玉把签藏起来。因为园中诸芳抽花名签,而麝月的签中却说“花事了”,不吉利;贾家姐妹名字中都有一个春字,而签中的“送春”在宝玉看来自然也不吉利。 宝玉把签藏起来就是为了不让大家也看出来,扫了大家的性。其实,这支签里还暗含了另外一层含义。“花事了”中的花,同时也是袭人的姓。这里引用的诗句,也暗合了脂砚斋批中所披露,贾府事败,袭人嫁人,临走时嘱咐宝玉“好歹留下麝月”。当然,这些就不是宝玉能够知道的了。
香菱掣出“连理枝头花正开”, 签上画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 此句出自宋·朱淑贞 《惜春》(一作《落花》)诗: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落翠苔。
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朱淑贞与李清照、薛涛、唐婉等人并誉为“中国历代十大才女”。朱淑贞“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作品被后人辑录为《断肠集》。《千家诗》的旧本原注说:“花正开而芳姿艳丽于连理枝头,如少年夫妇燕婉和谐也,花开而遇嫉妒之风雨相催,百花摇落如夫妇不幸,中道分离乖阻也,安得青帝常主四时,使连理花常开并蒂,而无风雨纷纷之摇落也”。 连理枝是枝干连生在一起的花木。常用比喻恩爱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仅从花签上的诗句看,这里似暗示香菱将有婚姻喜事。但实际花签的用意却在原诗的后几句。“妒花风雨便相摧”,正点出香菱在妒妇夏金桂摧残下,备受欺凌折磨的遭遇。后两句则暗寓香菱终归得不到“青帝”的保护,只能“莲枯藕败”,“纷纷落翠苔”。
袭人所得的签是一句带出全诗的。“桃红又见一年春”, 出自宋代谢枋得《庆全庵桃花》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首句说,当大家庭没落之时,她怕自己跟着倒霉,就去另找安乐窝了。第二句讥讽她嫁给蒋玉函,好比两度春风。第三句,是唐诗“轻薄桃花逐水流”的点化。末句中如果把“渔郎” 换成“优伶”,就是袭人的结局。八支花签,嘲讽语气最明显的要数这一首。由此可见,作者对袭人的品行十分憎恶。
[ 打印 ]
[ 加入书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