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又掉进伊拉克泥潭 称不会派遣地面部队
据现代快报报道,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2008年角逐总统竞选时,成功塑造“反战”形象,“结束战争,让美国人回家”的口号为他赢得众多选票。而今,伊拉克政府遭遇反政府武装猛烈攻势,受到美军2011年底撤离以来最严重挑战,美军作为伊拉克求援对象,做何考虑?
奥巴马13日在白宫南草坪发表讲话,称美方仍有多种选项,但不会派遣地面部队,“我们仍需谨慎观察”。
地面战:伤心往事
作为奥巴马首先回避的地面部队直接介入,在11年前的那场战事中留下不少教训。
2003年3月,美国政府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串通恐怖分子为由发动战争。联合国安理会随后通过第1511号决议,授权组成一支由美国领导的驻伊多国部队。
然而,美国在伊战打响后深陷战争泥潭。在攻打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138名美国军人丧生。此后,驻伊美军频繁遭到伊拉克境内反美武装袭击,伤亡人数不断攀升,庞大军费开支也给美国经济构成沉重负担,国内反战呼声不断,布什政府承压,甚至累及其所在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2010年8月18日,美军最后一支作战旅离开伊拉克,象征美军作战行动结束。2011年12月15日,美国正式宣布美军伊拉克任务结束。只是,美军迅速推翻萨达姆政权之后,其许诺的“民主与繁荣”并未降临。另一方面,直至伊战结束,美国指控萨达姆政权的两大罪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串通恐怖分子查无实据,同时驻伊美军虐囚和滥杀无辜等丑闻频发,美国形象大损。
空袭:长效存疑
相对直接且收效较快的介入方式在于空袭,这也是眼下最受关注的介入途径。西方国家消息人士称,伊拉克总理努里·马利基已经秘密向美方提议,请求美军考虑空袭伊拉克反政府武装“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据点。
如果发动空袭,美军可选择战机或无人机,从美军航母和在土耳其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起飞,执行任务。美国国防部13日表示,“乔治·H·W·布什”号航母战斗群已经部署“这一地区”。
然而,按不少美国安全事务官员说法,“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武装人员分散,流动性大,空袭能否精准实施、重挫其长期战斗能力,值得考虑。另外,空袭如果损毁地方基础设施,可能反而助推反政府武装攻势。误炸导致平民伤亡也是美军空袭又一顾虑。
奥巴马在13日讲话中说,任何军事行动都必须“针对目标、精准”,这也反映出他对平民伤亡和美军被再度卷入伊拉克泥潭的顾虑。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3日也表示,伊拉克局势恶化恐会造成“全球影响”。
伊拉克军队准备反攻
伊拉克军队一名上校14日说,伊拉克增援部队已经抵达北部城市萨迈拉,伊军正准备向反政府武装发起反击。伊拉克国家电视台14日报道,伊拉克总理努里·马利基13日也为安全部队打气。
14日,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表示,如果伊拉克提出请求,伊朗愿意提供帮助,但派遣军队进入伊拉克作战的可能性不大。
综合新华社
人物介绍
“基地”逆子巴格达迪
连日来的武装袭击由“基地”最好战分支“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发起。这支武装的头目是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乌萨马·本·拉丹之后最具实力的“继承人”之一。
攻城略地
与“基地”以往零星、致命的恐怖袭击不同,这轮武装行动以攻城略地为目的,带有鲜明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特色。
这支武装本来是“基地”在伊拉克的分支,曾以“伊拉克伊斯兰国”为名,近年在叙利亚内战中迅速壮大,估计已经吸纳来自全球的7000多名极端分子。
身为头目,巴格达迪目标明确:要建立一个横跨多国的极端教义王国。为实现这一“宏图大略”,巴格达迪近年来指挥下属分步骤、有策略地展开一系列暴力活动,逐步控制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的不少乡村和城镇。
“鬼影”难寻
巴格达迪1971年出生于伊拉克萨迈拉,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时,巴格达迪追随约旦裔极端分子阿布·穆萨卜·扎卡维,投身“基地”伊拉克分支活动。巴格达迪在该组织地位稳步上升。
随着扎卡维、埃及裔极端分子阿布·阿尤卜·马斯里等头目相继殒命,巴格达迪在2010年成为该组织的一把手。
外界对他知之甚少。巴格达迪是他众多化名之一,曾被误认遭美军击毙。至今,他在外界流传的照片,也是美国悬赏1000万美元通缉时所发布的。
在叙利亚内战中,“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的主要敌手“真主党”武装给巴格达迪取了个外号“鬼影”。
“基地”组织“熊孩子”
巴格达迪被描述成一名战地指挥官、谋略家,明显不同于“基地”现任头目艾曼·扎瓦希里等“老一辈”极端分子。
巴格达迪的彪悍作风却引起“基地”内斗。向叙利亚扩张期间,“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手段残忍,连医生和人道主义救援力量都不放过,引发其他武装力量不满。
另一方面,巴格达迪野心勃勃,一心要吞掉“基地”在叙利亚的分支组织“救国阵线”,与该组织头目阿布·穆罕默德·约拉尼的矛盾日趋白热化。
“他是不断试探底线的熊孩子,虽然还和‘基地’总部的‘父母’保持关系,但却令他们头疼不已,”智库兰德公司反恐专家赛思·琼斯说。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