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淤白村农民踢踏舞队队员在村子里练习。千龙网记者 李同非摄
门头沟雁翅镇淤白村《永定河畔的大河之舞》登上北京台“春晚”,今年将做大“乡村文化节”
车沿着盘山路蜿蜒了1个半小时,目标是雁翅镇淤白村,门头沟西部的一个深山老村。
“哒哒哒”、“哒哒哒”……村子中心的大礼堂门前响起齐整的舞步声。声音来自11位妇女的脚下,她们一个个腰板挺直,穿一身黑色紧身裤,脚上是清一色的专业踢踏舞鞋,趾尖与脚跟打击出轻快的节奏。
就是这样一支来自深山里的踢踏舞队,带着热情奔放的《永定河畔的大河之舞》登上大年初一的北京台春晚,惊艳四方,火了淤白村。
今年,淤白村打算做大“乡村文化节”,要把踢踏舞作为其中的一个品牌舞蹈,由村民向公众展示山村里不一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村支书申请踢踏舞培训获批
虽然地处深山区,淤白村人却很活跃,也不缺乏艺术细胞。逢年过节,喜欢热闹的村民都愿意聚在一起,随时就能上演个蹦蹦戏、聒子鼓、腰鼓、秧歌、威风锣鼓等传统特色。
不过自从2011年5月看了一场外区县表演的踢踏舞后,村民们被“哒哒”有声的节奏震撼了,也有些坐不住了,提议学学这个“时尚”的舞蹈。村支书彭宝杨于是向门头沟区文委递交踢踏舞培训申请,最终被作为文化下乡工程项目获得批准,得到一笔资金和演出服。
从城里请来专业舞蹈老师,每半个月到村里来教,村里33名妇女自愿报名,多数是中老年。57岁的刘秀云比较幸运,原本抱着锻炼身体的想法学踢踏舞,没想到一下子就跳到了春晚现场。“跳这个舞特容易坏鞋,不论是普通鞋,还是专业舞鞋,我已经穿坏3双了。”刘秀云说,为了跟上队伍,回家后她还让老公当观众,反复练习脚步要点。
最开始,脚步跟不上节拍,刘秀云几个小时下来腰和腿疼得不行,膝盖也肿了。51岁的韩金芝甚至一度出现膝盖积水,半个月下不了床,“我们看着舞蹈老师跳得轻松,可自己就只会使笨劲”。
踢踏舞将成为淤白村品牌之一
慢慢地,踢踏舞越来越有模有样了,应声而动、抬脚换步,有力度,有舒缓。大家伙都自评说因为年纪大了,跳的是夕阳版的踢踏舞。在门头沟宣传部和文委的推荐下,去年10月,村民们听到一个让人兴奋的消息:北京台决定邀请她们代表北京农民,以一个独立舞蹈节目参加今年北京春晚演出,“挑战”知名的踢踏舞《大河之舞》,名字就叫《永定河畔的大河之舞》。
刘秀云、韩金芝等52人入选,2个月的封闭训练,一天除了吃饭和短暂的休息,要从8时开始一直练到21时。
大年初一晚上,穿着耀眼演出服的淤白村踢踏舞队整体亮相北京台春晚,整齐划一的表演让人耳目一新。刘秀云和她的家人至今还在回味春晚的情景,“我老公现在经常打开电视,就爱看我们的踢踏舞。”
上了春晚,让淤白村名气大增。村支书彭宝杨称,现在踢踏舞队人数又增加了不少,很多人专程过来看表演。
由此,雁翅镇党委副书记张书军有了新想法:今年将把淤白村农历四月十五的“乡村文化节”做大,寻找新突破,按照当地“接娘娘”的习俗重点进行民俗集中展示,以及雁翅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展示,踢踏舞也要和蹦蹦戏、威风锣鼓一样,成为其中一个品牌。
新京报记者 廖爱玲
■ 相关新闻
无职党员村内提供义务服务
门头沟希望通过特色党建、红色旅游,打造出红色文化精品村
门头沟不仅有传统的蹦蹦戏,现代的踢踏舞,更有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红色足迹随处可见,村里的党建也做得颇有起色,门头沟希望通过特色党建、红色旅游,打造出红色文化精品村。
32无职党员认领岗位
雁翅田庄村是“京西第一党支部”的诞生地,依托京西第一党支部旧址,这里建起了“门头沟区党史教育基地”。雁翅镇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一党支部公众看到的展馆、旧址等主要是一期工程,现在正在计划二期,把京西第一党支部的特色再扩充。
全村有104名党员,确定大事时,都是在征求党员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再定夺。同时给无职党员也设岗定责,让他们也发挥作用。全村32名无职党员主动认领了民事纠纷调解员、环境卫生督导员等10个岗位,提供义务服务,“农村无职党员实现无职有位、无职有责、无职有为”。
村干部奖金村民决定
昔日是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司令部所在地的斋堂马栏村,抗战旧址保存完好。马栏村村主任李秀民介绍,1997年全体村民捐款,送来萧克将军等使用过的文物和用具,修缮旧址房屋,建起全国第一个村级抗战陈列馆,也是北京第一家由农民集资建立的陈列馆。整合挺进军旧址陈列馆、萧克故居、挺进军弹药库,建成“北京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由最初的不足2万人增加到7万人次。
而党员干部在村里人眼里已成为最信任的人,村党支部、村委会两套班子连续3届在村民投票中连任。连村干部的年终奖拿多少,也要召开民主测评会,由30多位村民代表对村两委人员一一打分,按照分数来决定最后奖金的数额,实行“拿钱多少,村民做主”。 新京报记者 廖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