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
通过高考,便是大学生。
同济算是名校,不过,昨天丢了脸。因为在贝克汉姆造访时发生踩踏情况,导致多人受伤、活动取消,这家上海高校的名字在昨天下午传遍互联网。尤其是那些显示小贝身陷“壮观”重围、维持秩序警察血流满面、现场粉丝挤压变形的照片,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追个星,何必呢”的感叹。
于是,钱江晚报今晨颇有些自我庆幸:“虽然没有发生潘安般万人空巷、掷果盈车的盛大场面,但昨晚贝克汉姆的风采还是让杭州球迷为之痴迷和癫狂。而且与上海同济大学发生混乱事件后小贝临时取消活动相比,昨天,文气的杭州球迷却意外地等来了小贝的主动出击”。引用新华社对同济大学踩踏事件的报道时,这家浙江畅销报纸所拟定的标题是:“热情过了头,好事也变丑”。
其实,在新民晚报新民网、东方网、东方早报等本地媒体昨天下午不停通过微博直播前方“有人爬到树上,有人翻上墙头”情形之时,对丑态百出的批评就已经开始。@作家草军书即表示“很失望”:“现场只有千来人,都是名牌大学生,竟然可以无秩序失控到如此地步!天之骄子们,只是为看一个名人,至于这样吗?我希望的是看到你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比关注明星多,希望你们在争取国家进步的道路上像看明星那样地奋不顾身奋勇争先。毕竟你们不小了。”
在发现自身群体被嘲笑批评后,@同济大学学生会TJSU亦以“自觉觉人”敦请本校同学“反思”:“不管今日在场的是本校学生多还是外部人员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一些人的莽撞和疏忽造成的。你们真的是急于和偶像相见么?还是急于让别人知道你和偶像相见?如果你是今天人群中乱冲乱撞,破坏安保的其中一员,请你反思你的社会责任心、安全意识和行事方式”。
的确,在事后的一些辩解声明中,有自称同济大学学生的微博发言者曾强调推动骚乱者实乃校外人士,并批评组织者安保不力。京华时报今日发表的评论《同济踩踏事件完全可避免》亦是此意:“这是一起完全不该发生的事故。这起事故,与主办方没有充分预估现场形势,未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直接相关……事故发生后,不少人在网上痛斥这种疯狂追星的‘粉丝文化’,有人还把矛头指向大学生的精神堕落。实际上,涌入现场的倒不全是大学生,而还有不少校外人员,不能把板子都打在大学生身上。追星文化乃现代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本身无可厚非”。
昨天下午16时许,逃出重围的贝克汉姆已经通过微博慰问球迷。不过,根据新浪展示的调查结果,在“小贝访同济引发踩踏,谁之过?”的问题面前,大多数投票者还是选择了“观众不守秩序,素质太差”。
以《同济一课》表明观感,新闻晨报算是想要从事故中发掘出正能量:“ 意外发生后,有批评学生们‘追星摊上事儿’的,也有批评校方组织不力的,但在批评之余也要看到,学生们手拉手为伤者搭出一条救援通道、帮助别人得到救治,这正是一堂人生当中难得的一课”。
估计也只有上海本地媒体愿意这样体贴了,在更多就此嘲笑大学生“脑残”的民间意见领袖心中,真正的正能量是南京审计学院浦口校区的大学生陈京山——因为,比起围观一个过气明星,人家是在鼓动反抗不人性的学校制度。
正是以“南审陈京山”为热门话题标签,这个小伙子两天前的事迹昨日传遍微博。说起来,也不是什么惊天大事,就是在高温夏天到来之际,要求学校在寝室里装空调。
根据如今已被身份认证为“南京审计学院学生请愿装空调事件当事人”的@陈京山昨晚自述,他是在6月18日下午三点半发现“漫山遍野的埋怨学校宿舍与部分教室没有空调酷热难当”后,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发了一篇日志《关于南审空调的个人建议》。根据这个小伙子现在的说法,“这篇文章中的确出现了一些政治不正确的过激言论”:“当然,在中国的大学,特别是在南审,你很难要求学生会或什么学生组织去跟校方抗衡、商讨,引领舆论,挟民意要求学生权利。这个太不现实,体制所限。但自发的去要求去呼吁,人够多,声音够大,够坚持的话,还是能实现的。如果仅仅是呼吁还不行的话,学校不在乎的话,可以组织起来一起罢课,罢课的人多了,有那么一半的学生了,一被舆论曝光,总会有那么几个南审的主要领导要被拎出来顶缸,丢掉脑上的乌纱。虽然说学生罢课也不关他们什么事,但中国处理群体性事件向来是这样的做法。说白了,只要你们敢闹大,他们就只能为你们装空调。”
此后,陈京山又发表了《关于南审装空调一事写给校方的请求信(请求广大同学联合签名)》,并拒绝了按院副书记来电要求删掉网络日志,直至“听说润园宿舍发生了砸东西喊楼的事情...看到润园八九栋间草坪一地狼藉,觉得事情要糟,自己可能会被牵连”。
根据这篇回忆,在19日一早便被院书记找去谈话警告,称因煽动闹事“会被严重处分,可能被开除”后,陈京山删掉了那两篇日志,并在中午写出那篇《致南审》,发表在人人网上。
《致南审》里,多的是对“平和理性的沟通交流”的失望:“昨晚上有人砸热水瓶,我现在,不怪他们了,因为这是一个无法说理的地方。与我无关的事,现在要我来顶责任,我想我明白了韩寒那句话——世上有两种逻辑,一个叫逻辑,一个叫中国逻辑。南审要处分我也好,要开除我也罢,我乐见其成。因为如果这个学校真是这么限制言论自由、不分黑白是非的话,我将来,羞于说自己是南审毕业的学生。这个问题不是事关我的前途,而是事关我的人格,我的尊严,我的原则。少年强则中国强,可惜这学校是如此的想扼杀少年……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改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希望大家成为挺身而出的勇士,但最少,不要成为帮凶。也许你们顶不住压力,撤了。在群体中,人常失去自己的思想,譬如这个体制的维护者,你们所看到的这个学校的书记辅导员,都是,我不怪他们。去年九月,长沙反日游行,那天我被打了,我的手机被人摔碎了,因为那天在长沙大街上我做的是,保护日本品牌的车辆不被他们砸翻”。
以“我爱过南审,可惜南审不爱我”结尾,这简直是一份催人泪下的少年告白书,多少和他一样爱着韩寒、恨着反日的成年人,当即拍案而起,为他忘情喝采。根据人民网江苏视窗昨晚提供的汇总,同样由空调引起的南审“网传陈京山开除”事件,将一系列的南京高校“抗议”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陈宗鹤先生发布微博,‘6.18晚南京审计学院浦口校区发生学生要求学校装空调的起义事件,事后发起倡议与签名活动的陈京山同学却将面临学校的开除处分!他是个好苗子,在这样教育体制中还有学生敢于站出来为弱势群体发出声音,我们不能让这样的正能量一次次的被打压!请大家支持他!’截至下午16:30,该微博已被转发4000余次...包括不少知名网友在内,舆论此时几乎一边倒的支持这位陈京山同学: @连鹏:‘于情于理这孩子都没错’;@五岳散人: ‘这孩子不错,将来能成事儿’;@即时新闻播报:‘上微博了,我赌他不敢(开除学生)’……‘有勇气’‘有担当’‘支持’‘声援陈同学’,微博上几乎都是舆论的请命支持”。
甚至,当有人批评“这些大学生们太矫情太娇气,以前没有空调不也照常过”之时,即刻就会遭遇类似@南京高校求空调联盟这种微博账号的当即反驳:“南京的大学宿舍,你们来感受下”;“不要说我们学生矫情,有本事你在没空调没风扇的屋子里睡试试,我们也不是苛求空调,好歹有风扇啊,连风扇叶没有。”
身为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新闻栏目官方账号,@南京零距离的编辑想来也是刚毕业没几年,昨晚也要替师弟师妹们打抱不平:“网友说,现在学生太娇气,以前的学生没有空调不也都挺过来了。小编觉得,如果没有发明空调、没有条件装空调,那认命,大家确实也能熬过来;如果社会已经进步,有能力装空调,却硬生生要让学生忍受煎熬,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这又是何必呢喊着学生娇气的网友,要不您这个夏天不开空调试试。”
的确,在报道这一轮因为空调而爆发的“学生起义”时,江苏本地媒体多有介入。昨天,现代快报就在其南京板块封面发表《高温来袭,南京大学生又开启“求空调”模式》:“本周开始,南京进入‘桑拿模式’,这让不少宿舍没有空调的大学生苦不堪言,网络上,学生们纷纷晒出各种奇葩避暑方式,而另一方面,‘崩溃’的大学生们又在网络上‘哭天抢地’,求装空调……据微博称,6月16日晚10点半,南工大新南苑上万学生集体起哄,喊着口号往宿舍楼下扔暖水瓶、脸盆、啤酒瓶等。还有的同学将西瓜从十一楼猛砸下去……由于学校断电太早,加上天气炎热,学生起哄,要求24小时不断电,做出了一些比较过激的行动。事情发生之后,校方也立即作出回应,并同意24小时供电”。
其实,所谓“求空调”模式,又何止是南京开启,又何止是今年开启,例如两年之前就曾有过《复旦枫林校区“求空调之歌”》在互联网上流传一时。只不过,伴随着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串联号召的能力一年比一年增强,抗议终于从网络吐槽演进到了现实生活中。学生们的大本营自然是人人网等校园社区,微博上也同样早就出现了@全国高校求空调联盟、@湖南高校求空调联盟等多个相关账号,以据此与校外声援力量沟通。
在感受到了对陈京山的后援团声势后,@南京审计学院昨天午前发布声明《关于网传陈京山被开除一事的回复》:“6月19日,网上盛传学校将开除陈京山,很多网友不明真相,以为学校把当日凌晨校园过激行为与他的一篇理性平和的请愿书联系了起来。事实上,陈京山同学在请愿书前发表了一篇极具煽动性的日志,鼓动学生罢课。当所在学院领导要求其删帖后,才有了后来的请愿书,给人造成了错觉”。
在强调“学校从未有过什么开除该生的决定”的同时,被这个学校官方账号附上的正是最早那篇“极具煽动性的日志”,特意突出标注的就是那段含有“可以组织起来一起罢课”的文字。根据以陈京山口吻发表的备注,“看热闹不嫌麻烦大”的自己当时“的确有煽动闹事的言论”,“所以学校将昨晚的事归咎于我也是有道理的”。问题是:“今天大家再关注这件事的时候,以及后来现代快报等多家媒体联系我,我也跟他们提及我发的这篇日志中的不恰当言论,但貌似大家都忽略了这篇文章”。
小陈同学,你确实不太了解舆论的特性。连人民日报派驻在微博上冲浪的法人微博账号,也都是更加偏爱冲突。前天晚上,就以那几张早在互联网上走红的学生浸泡在水中的图片为据,代为扩散“校长,装空调”的呐喊:“多地高温,各大学各版本的‘校长,装空调’纷纷出炉。南京邮电大学版:南邮学子耐热强,电风扇,背靠墙,千亩南邮,何处可乘凉。莫说心静自然凉,进寝室,桑拿房,辗转反侧梦难香。汗湿裳,床板烫。遥望南大,唯有泪千行。料得今年夏更长,装空调,杨校长。谁有宿舍防暑秘笈分享?”;昨天下午,当“少年英雄”陈京山已经名扬四海之际,又是发布一连串显示湖北武汉大学生们睡在天台上的拼图,大声发问:“校长,您怎么看?”
至少,在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是看到了。在连日扩散“华师要装空调”的学生呼声后,@华大在线昨天全天直播校长书记“寝室的确很热……时代毕竟不同了……我校变电站审批和施工加空调安装两年内完工”的表态,直至傍晚宣布学校体育馆从晚十点开始开放空调,学生可进馆打地铺休息。
很巧,今天被请来就此话题发表观点的评论作者就是同在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刘艳秋,所讲的是《宿舍装空调是大学生的权利》:“现在早已不是当年的物质贫乏时期,一项如今国民正常生活的权利,不能到了大学生这里就可以缺席”。同时,另有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孙仕博对同学们的规劝:“高校不提供有效的降温设施,的确损害了学生利益。但类似扔椅子这样的行为,也明显不当...如果当时楼下恰好有人怎么办?这已经威胁到公共安全。实际上,任何诉求都可以有正常的反映渠道。比如,大学生完全可以向学校领导递交公开信,或者提出具体可行的‘装空调方案’,这既能与学校层面形成良性互动,也可以作为参与‘社会事务’的提前历练”。
既然长沙也被称作“火炉”,潇湘晨报就不能放弃声援本地学生的责任。请来的作者刘晶瑶经过社会历练,可就不会那么体贴校领导,《避暑利器上建不起一流大学》中直指贪腐之嫌:“近年来,不少高校大兴土木,大搞基建项目,大学城建了一座又一座,科研楼盖了一栋又一栋,但真正花到学生身上的钱却不见增长,倒是高校因基建项目引发的腐败窝案多了不少。如果真的清除高校腐败滋生的土壤,每一分学校的经费都能花到点儿上,相信给宿舍配备空调的这点钱挤挤还是有的。在树立起建设国际一流大学这样宏伟的目标之前,还请各位高校领导多让学子们少点琢磨研发避暑利器的麻烦,让自己多想想如何改善学生生活吧”。
报道《学生倡议给宿舍装空调被开除?南京审计学院予以否认,当事人称“相信不会给我太重的处分”》之余,南方都市报是以《大学生“求空调”背后的沟通困境》将话题拉回到陈京山的具体案例上:“因为在被领导视为‘暴力事件’的摔暖水瓶活动后,法学院学生陈京山的日志被翻了出来,而且据称还被‘截了图’。由此可见,学校管理者并非不具备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却在所谓‘暴力事件’发生前对学生诉求采取了起码看起来熟视无睹的态度。通常情况下,倒是会有另外一种诡异的说法被拿出来,比如‘上大学就应该吃苦’云云。但当此类教条遭遇90后的一代人,恐怕很难再被说服——— 毕竟,学校领导办公室、行政楼里,早已是凉风习习了”。
所以,南方都市报一边强调“因网络言论而开除学生暂未成为事实,但确曾有校方、学院的压力来袭,叫家长、删日志、乃至威胁要开除学生”,一边认同陈京山反而“总体上都言辞恳切,有理有据”:“‘装空调’与否只是一个凑巧的横剖面,对学生诉求长期装腔作势、熟视无睹,才是值得追问的核心。制度化的利益代言机构形同虚设,人们的诉求无法借由最便捷的方式得到表达,如此熟悉的社会生活场景,显然不独属于大学校园”。
按照这篇文章结尾处的说法,90后一代“求空调”和当年大学生为学校食堂的伙食质量去表达其实是一回事,“无须紧张,更没必要上纲上线”:“大学所聚拢的,永远是思想最活跃、权利诉求也更多元的年青人,理性对话,冷静处理已有的热点事件,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信息沟通中存在的各种障碍,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道考题”。
大学管理者中,少不了团委书记。昨晚,新华社发稿,在以秦宜智为第一书记的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产生后,习近平与之集体谈话。其间,最为媒体彰显的指示有二:“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要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养成慎始、慎独、慎微的意识,走好人生每一步。
走好人生每一步——对那些围堵住贝克汉姆的同济大学学生来说,是如此,对如今想要在顺利毕业后去支教的陈京山来说,也是如此。午前,新浪微博已将首页推荐语改为“@陈京山详述南审事件:舆论别毁了学校和我”。这句对微博网民的请求,正源自他昨晚那篇事件陈述的最后部分。更早一点,在@于建嵘提醒@陈宗鹤先生“用‘起义事件’严重不妥,最多是‘抗议事件’。希望学校善待学生!”之时,这个突然成为大人物们声援对象的小伙子已有留言:“谢谢支持我的人们。相信学校会给我妥善的处理。”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