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 索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售让求购
  • 美食亚城
  • 成长教育
  • 企业黄页
  • 男人女人
  • 生活杂谈
  • 摄影摄像
  • 诗歌文学
  • 谈天说地
  • 医疗保健
  • 招聘求职
  • 亚城论坛
  • 房产租售
  • 打折降价
  • 文体娱乐
  • 热点杂谈
  • 健康养生
  • 保险园地
  • 旅游休闲
  • 园艺之乐
  • 亚城社团
[杨一民] 北大的精神
新闻资讯 | 2013年05月26日 20:22 / 作者:一民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332
前言:
朋友说我,忙的没时间做饭,还写什么东西。于是我咬咬牙,让女儿吃了几顿方便面,硬是写了这个短文。当然冲的是老郭的面子。再说女儿总说我做的饭还不如方便面,也不算委屈她。
-----------------------------------------------------------
 
孪生素数猜想和张益唐
 
最近有几位朋友找我了解华入数学家张益唐的事情。张益唐是北大数学系毕业生,我们不是同一届,认识但不熟悉。最近《自然》杂志宣布他对孪生素数猜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而在此之前,他完全默默无闻,在美国混得实在勉强,只是凭着对数学的专注,埋头钻研,所以很多人把他与陈景润相比,朋友也就关心他的研究成果的价值,希望我能作一简单的介绍。
 
他的研究领域属于古老又不太热门的解析数论(与华罗庚,陈景润相似),所谓素数就是不能再分解的数目,如5, 11,13 等,但是 6=2x3, 15=3x5 就不是素数,事实上偶数(除了2以外)都不是素数。 孪生素数是指中间只隔开一个偶数的两个素数(就像是双胞胎), 比如3和5(中间只隔4),11和13(中间只隔12), 17和19(中间只隔18),但23就没有双胞胎素数(21=3x7和25=5x5都不是素数)。数学家多年来找到了很多双胞胎,也一直猜测这样的孪生素数有无限多(在数学上“很多”与“无限多”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但一直无法证明。(我觉得孪生素数这个名字不如“夫妻素数”,因为它们并不是一样大小的双胞胎,而是像夫妻那样永随左右,不弃不离)。
 
张益唐并没有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他的结果我们可以称之为“兄弟素数”,即它们之间最多可相隔七千万个数(听起来大了点,但对数学家而言,这与3个的差别不算大,困难的是把差别缩小到一个)。他证明了这样的“兄弟素数”有无限对。或许是这个世界上好夫妻并没有那么多,但数学家们却坚信“夫妻素数”有无限多,仍在不断努力中。
 
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兄弟素数”的水平到底有多高。大家都问与陈景润相比如何如何。我曾在中科院数学所读研究生,华罗庚,陈景润(还有杨乐,张广厚)等的故事熟得不能再熟了。国人对数学真诚的热爱,也对中国的数学,特别是老一辈的数学家们有很高的期望。但实际情况恐怕与大家想象的有些差距。老数学家们特别勤奋,努力,也很聪明,但他们所处的环境使得他们的视野不够开阔,研究领域偏颇,狭窄,开拓性成果很少,更缺少大师级作品。以陈景润为例,他的1+2成果,被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作45分钟的报告。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报告有几类,最好的是一小时的报告。我不是学解析数论的(我的专业是代数拓扑),以我的判断,张益唐的水准应该是一小时的报告。
 
为了谨慎起见,我找了我数学所的同学张寿武作了解。张寿武学的是代数数论,他的工作与轰动世界的费马大定理有联系。费马大定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几个数学证明,由Princeton的Andrew Wiles带头,集全世界数学界精英而完成(Andrew Wiles是放大版的张益唐,在费马大定理证明之前没什么人知道他,很幸运的是Princeton养了他七年)。张寿武现在是Princeton的教授。他对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老兄应该为你的北大同学感到骄傲。他认为这是我们年轻一代数学家中最好的成果,下个月他请张益唐去作报告。顺便说一句,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数学家确有青出于蓝的姿势。光北大的就有田刚(81级硕士,同在张恭庆门下,算是我师兄),他曾获美国数学会韦伯伦几何学奖,作45分钟的报告; 还有本科81级的刘军(我芝加哥大学的桥牌搭档),获统计学最高奖—COPSS Presidents' Award。北大同班女同学邬似珏获美国数学会Ruth Lyttle Satter奖(她在出名前情况比张益唐只稍好一点),还有刚当选SIAM Fellow的同学金石(金石曾在Georgia Tech多年)。当然还有,2010年山东大学的彭实戈被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作一小时的报告。
 
张寿武也证实了张益唐的数学证明是正确的。因为《自然》杂志并不是权威的数学杂志,重大成果一般都会在《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或美国数学学会的会刊发表。张益唐的工作在《数学年刊》发表。稍微遗憾的是,他的工作是集别人工作的大成而出色的”临门一脚“,他还没创出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与方法,所以与大师如陈省身等比较,还有相当差距。再有一点,数学没有诺贝尔奖,只有国际数学大会的大奖-菲尔兹奖(Fields Medal),但要4年才颁一次,奖金更不要提了,才几千美元。最要命的是只奖给40岁以下的人(所以我过四十就决定不做数学了)。当数学家就是清贫。张益唐只能争取其他奖了。
 
但清贫的数学家并不痛苦,而真正的成功是不需要靠奖金来肯定的。与通常看法不一样的是,数学研究实际上有很大的“回报”。数学很像武林,所以华人数学家大都喜欢金庸小说,曾至大数学家们谈话时常有”江湖切口“。武林高手练武不是为打斗,是为了向自身挑战,所以到达武林最高水平时,要”求败“。数学家们之所以痴迷于数学,不见得是为解决什么猜想,而是被数学中的美感所吸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美能与数学中的美相比较,它是一种超越大自然的美,很难形容,因为需要太多的努力和学习才能领会到,绝大多数人没有享受它的福分。但这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感觉,历尽千辛万苦,用尽一切技能,才能穿过迷雾,拨云见日,到达的一个境界。不是你征服数学,而是你被征服,所以你所学的,所用的,和所创的一切都太渺小。简而言之,数学是一个工具,它带你到了一个完美的境地,在那里,数学,物理,宇宙,甚至道教,佛教等都达到了和谐。数学之美,就是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或者说它就是大自然,因为它是永恒的,能跨越宇宙的。举例来说,当人类遇到外星人时,如何沟通?那时语言,手势,音乐,图案恐都不行甚至会产生误解,但数学就可以-甚至只要用0与1就办得到(为什么?0与1可以造出电脑,可以造出数字世界)。张益唐和数学家们早就在追寻的过程中得到了巨大的收获。
 
尽管如此,数学家们是孤独,所谓曲高和寡,甚至有高处不胜寒之感。我毕业时,论文发在美国数学学会的会刊上,不过我导师说,全世界愿意读又能读懂它的,不超过30人,要感谢每一个愿意读它的人。上个月,居然GE有一个某部門的头头要拜读我的论文,赶紧找出来寄去,并预祝他能成为第三十一人。结果当然是再无回音。这也没关系,五百年后兴许第三十一人就会出现了,说不定还有第三十二人呢,有点耐心就行。对数学家而言,七干万年与三年差不多(都叫n年)。
 
北大的校长和北大的精神
 
说到张益唐,就想到他北大的导师,曾担任过校长的丁石孙。丁氏在我们入学时是我们的基础课老师,记得好像是系里党支部书记什么的,大家都很喜欢他,都叫他老丁。张益唐大学成绩不错,所以老丁曾邀请过他回北大,但没有成。老丁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有两件事挺有印象,一是他去加州Berkeley访问了几年,回来说我们跟世界差距大很,他跟研究生一起上了一年课,学了一门“椭圆曲线的算术”(这就是后来用来证明费马大定理的主要工具);再就是89年老丁做了北大校长该做的事,就是到当局保释学生。老丁算是个踏踏实实,谨守本分的校长。
 
说到这里,想到了另一位刚下台的周其凤校长。周校长别的本事不大清楚,但做“诗”,这在北大历届校长中可谓独特。读了学化学的周校长做的诗,真是感到全身上顿时起了。。。。。。哎,原来是过敏。建议北大今后对学理科的写的诗要严格把关,否则后果比学文科的去造原子弹还要严重(后者至少不会爆炸,不出人命)。周校长的下台,终于让人紧绷着的心放松了。
 
其实北大校长会不会写诗不要紧,要紧的是能不能保持北大的传统和精神。什么是北大精神?有人提五四。其实有革命倾向的五四运动并不能完全代表北大精神。真正的北大精神孕育了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共产党等近代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它可以简单用四个字来表示:自由,包容。懂了北大精神,校长就很好当了:只要把这四个字变通为纵容,包庇就行。纵容学术与思想的自由,当学生,老师闯了“祸”时,像包庇孩子一样包庇他们。
 
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新闻,让人感到北大自由,开放的精神尚在。据说这些年来,有4-5百名北大的保安考上了大学,有人为此还专门要去北大当保安,因为他们可以象普通学生一样在北大听课。这让人想起一个金庸小说里的故事,少林寺有个烧火工偷学了少林武功,后来在西域创出名头。谁能保证这5百保安里不出一,二个张益唐呢?
 
事实上这样的传奇早在北大上演过。曾经有个学生考不上北大(据说数学不及格?),只好靠他岳父在北大给他弄了个图书馆管理员。这位图书馆里员可是个有心之人,居然把北大各派熔炼成一独门武功,后来称霸武林,干下了轰动世界的大事。只是他一直对北大有些纠结(就象那个少林烧火工),后来把老师们都送去当饲养员养牛了。
 
北大学生里藏龙卧虎者就更多了。我毕业的时候,大家都考研,找单位,出国。想不到有一中文系的,报名去西藏扎根。北大号召毕业生向他学习。他一去就是二十几年。等到再听到他的消息时,已是成为习总之后,位列下一代领导人之首了。记得他叫胡春华。
 
这几年有人说,某某大学已在赶超北大,朝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北大比不过人家了。我觉得,有了跟人比较心态的北大是堕落了。比什么?比考试?我们班毕业时一共就两人考试没挂过红(鄙人算一个),但那些出大成果者大多考过不及格(包括那个图书管理员),会考试就是世界一流?不比考试,比做官么?北大的老校长蔡元培早就定下不作官的目标。其实,这些都可以比,但也没必要比,与别人不同才是北大应该追求的。北大人中,既有大智大慧者,亦有大奸大恶者,更不缺桀骜不驯者,因为北大培养学生的标准很简单: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
 
  • 最新评论
  • 更多
wxmwrkhp 发布于 2024-04-04 06:51 322 楼#
张益唐又在胡闹:数学家张益唐宣称:最新论文表明,在特定范围内,朗道-西格尔零点不存在。在这一情况下,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正确或成立。(Landau-Siegel Zeros Conjecture)。 “特点范围”是一个特称判断,即“有些A是B”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所有的数学定理必须是全称判断,即“一切A是B”。 张益唐在北京大学宣称:张益唐的最新论文表明,在特定范围内,朗道-西格尔零点不存在。在这一情况下,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正确或成立。 ”特定范围內”是一个特称判断,是一个数学事实,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数学不承认特定判断的“数学事实”。数学事实是数学理论中最低形式。 为什么数学命题需要证明: 数学第一层次是数学事实,表现形式是特称判断。例如3和5都是素数;特征是“有些A是B”(是一种特称判断)。(数学定理要求是全称判断“一切A是B)。 数学第二层次是数学概念,概念是将事实归纳成为一个系统性的含义。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例如“孪生素数”;指两个相差2的素数。将几个概念组成一个判断句的陈述,叫做命题。 数学第三个层次是数学定理,从数学命题到数学定理需要借助正确的演绎证明完成。例如欧几里得素数有无穷多个就是一条定理。例如命题“孪生素数有无穷多”,就是还没有得到证明的命题。 数学第四个层次是数学理论。例如【初等数论】,包括了一系列概念、定理、公式、图像、函数。 第一个层次不会自动上升到第三个层次,必须借助第二个层次即概念,通过演绎法证明完成。 张益唐论文狗屁不通,完全是无知状态。 网传数学家张益唐,已经攻克了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Landau-Siegel Zeros Conjecture)。 这纯属造孽! 先谈谈证明黎曼猜想的方法问题: 1,证实。这是不可能的!这里有两种情况;(1),因为黎曼猜想主项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个二阶逻辑问题,是变化率的变化率。是无法一次性证明的问题。只能一个个地验证。(2),证明所有的函数不等于0的情况下,实部大于二分之一。这里有无穷多个可能,只能逐一验证,因为主项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二阶逻辑问题。 2,证伪。找到一个反例。但是,至今没有找到。 张益唐选择了证实的第二种方法。 张益唐说: 黎曼假设认为所有的这些非实的零点都在ζ(S)上,它的实部都等于二分之一。 这实际上等价于:如果实部大于二分之一的话,这个函数不等于0。 这好比说: “命题:所有的男性染色体都是xy”。研究目标是男性,研究手段是xy。 而类似张益唐的研究者去证明: “不是xy染色体的都是女性”。研究目标是女性,研究手段“不是xy染色体”。 因为不是xy染色体有很多种,不只是男性,还有xxy,xxyy,xxxy等多种畸形状态。 这里介绍一下黎曼ζ函数的现况,这是非常有名的,很遗憾目前对于零点所知道的知识还是非常少的,我们现在远远不能得出大于二分之一就能证明它不等于0的结论。。 我们得到非0区域的结果是什么地方不等于0呢? 实际上这比黎曼假设弱得多,为什么弱得多? 而断言L函数没有异常零点的猜测就被称为Landau-Siegel猜想(由于Landau和Siegel两位数学家在L函数异常零点这个领域里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所以异常零点也常常被称为Landau-Siegel零点。)。 张益唐所证明的,是朗道-西格尔零点(实部大于二分之一)不存在。 张益唐的“证明”是非0区域,不在应答范围。 即张益唐的所谓证明,根本就不是对问题的“证明”。而是在一个不存在的应答区域枉费心机。 张益唐说,对任何一个特征,它本身是复变量S的一个函数,如果S实部大于二分之一不等于0。而现在我们有很多很多特征,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证明这些东西的某一个单独特征。
踩楼[0] 顶[0]
游客 IP:216.218.223.* 发布于 2024-04-03 06:08 321 楼#
十大愚蠢数学家: 第一名,陈景润 【陈景润1+2,中国科学史上最经典的荒唐事件】 https://bbs.aboluowang.com/thread-1116214-1-1.html 第二名,迈克尔阿迪亚 【麦克尔阿迪亚对黎曼猜想的荒唐证明】 https://bbs.aboluowang.com/thread-1116912-1-1.html 第三名,丘成桐 【邱成桐对卡拉比猜想的证明是荒唐的】 https://bbs.aboluowang.com/thread-1116176-1-1.html 第四名,陶哲轩 【陶哲轩,菲尔兹奖桂冠下的数学赝品】 https://bbs.aboluowang.com/thread-1115957-1-1.html 第五名,安德鲁怀尔斯和法尔廷斯 【费马大定理,一曲数学白痴们的挽歌】 https://bbs.aboluowang.com/thread-1116140-1-1.html 第六名,张益唐 【请数学界立即制止张益唐胡闹】 https://bbs.aboluowang.com/thread-1116110-1-1.html 【三姓家奴张益唐 】 https://bbs.aboluowang.com/thread-1129065-1-1.html 第七名,吴文俊 【吴文俊——世界上最恶心的国家最高科学奖】 第八名,华罗庚 https://bbs.aboluowang.com/thread-1116074-1-1.html 【华罗庚与中国数论学派全军覆灭的可耻下场】 https://bbs.aboluowang.com/thread-1124559-1-1.html 第九名,伊万-尼克 【亨里克·伊万尼克数学事件】 https://bbs.aboluowang.com/thread-1133255-1-1.html 第十名,柯召 https://bbs.aboluowang.com/thread-1135117-1-1.html 【柯召没有证明卡塔兰猜想】
踩楼[0] 顶[0]
游客 IP:24.30.127.* 发布于 2015-02-09 22:53 320 楼#
<p>ding</p>
踩楼[0] 顶[0]
游客 IP:24.30.127.* 发布于 2015-02-08 22:05 319 楼#
<p>up</p>
踩楼[0] 顶[0]
游客 IP:107.77.90.* 发布于 2015-02-06 11:36 318 楼#
<p>http://www.macfound.org/fellows/927/</p>
踩楼[0] 顶[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
楼主 | 站龄:0年
一民 [站内短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网条款 | 赞助我们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4 atlanta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