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有媒体曝光,中国8成“洋奶粉”品牌是特供中国市场的“假货”,这一消息使得进口“洋奶粉”成为中国人关注的焦点。《北京晨报》4月20日透露,中国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将于5月1日起实施。洋奶粉进口严把质量关,检测项目多达34项。中国质检总局的公告特别指出,进口乳品标签上标注获得的国外奖项、荣誉、认证标志等内容,应当提供经外交途径确认的有关证明文件。同时还要求,进口乳品的进口商应通过面向公众的媒体(包括企业官网)及时公布进口乳品的种类、产地、品牌等信息。 3月28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美素丽儿”品牌代理商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涉嫌非法生产,标为荷兰进口的“美素丽儿”婴儿奶粉竟然使用过期奶粉、使用二阶段三阶段冒充高价一阶段奶粉、私自更改保质期。一石激起千层浪,进口“洋奶粉”的相关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根据《楚天都市报《新快报》和《羊城晚报》的报道,现在中国市场上100多个洋奶粉品牌,80%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特供”中国市场的“伪洋奶”。 “中资‘洋奶粉’品牌肯定不下50个。”乳业专家王丁棉对记者说,以新西兰、澳洲为例,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只有约五六家国内企业在澳洲、新西兰等地注册奶粉品牌并进行贴牌生产,而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一下子就增加到20多家,今年这个数字还将增加到30多家。“而且,现在还有7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申请商标注册,这些企业的背后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在操控。”“国外人口出生率低,奶粉增长速度很慢甚至是负数。而中国人口众多,消费增长快,在中国做奶粉生意一定有得做。”从事奶粉销售多年的张斌(化名)表示,不少中资企业就希望采用这种海外注册再原装进口的模式与盘踞国内市场前几位的进口奶粉品牌争食。 数据显示,多美滋、美赞臣、雀巢、雅培、惠氏这五大洋奶粉动辄五六十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国内奶粉市场基本上是洋奶粉的天下。去年五大洋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合计市场份额接近60%。在国内一线城市,洋奶粉更是从2004年起就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高达九成以上。 “‘假洋奶’品牌的销售绝大部分是在二、三线市场实现的。”张斌透露。“一些知名度并不高的所谓‘洋奶粉’,根本就是中国公司在国外注册了个商标,有些甚至就用国内的商标,然后在国外找了家奶粉加工厂生产出来的‘原装进口奶粉’。说白了,就是中国公司在国外找了个奶粉工厂贴牌生产。”某资深奶粉业内人士说,这些杂牌“洋奶粉”每罐成本仅七八十元,但在终端都卖到了270元以上,有些甚至超过了300元,当中光是销售商家每罐赚取的净利润就有50元到100元,而美赞臣、惠氏等大品牌奶粉每罐商家赚取利润不超过10元,销售人员当然会力推杂牌“洋奶粉”。 王丁棉告诉记者,“假洋奶”品牌活得好不好,基本是看两个条件,一是定价是否够高,“此外,就是舍得花钱铺货。”中国市场那么大,没有十几二十亿元作为推广费用根本无法铺货。 记者探访母婴店甚至超市发现,一些在国外并不知名甚至并无销售的小品牌洋奶粉,价格不亚于美赞臣、惠氏和可瑞康等大品牌洋奶粉。在一些母婴店,一些店内销售员正力推的纽贝×特、×耳、×恩宝等奶粉皆为新西兰产,每罐售价约300元。当记者问及这些牌子在新西兰本地是否有销售时,销售人员仅强调,这些奶粉是新西兰原装进口的,在中国一直卖得很好。 业内人士透露,新西兰善腾集团、瑞士赫尔达夫、澳大利亚塔图拉是业内知名的杂牌“洋奶粉”的三大代工厂,目前有四五十家国内洋奶粉由这三大工厂生产。其中国内销售的纽×滋、纽×贝、×怡、×耳、×恩宝等20多个自称来自新西兰的原装进口奶粉,其实都是出自新西兰善腾集团的奶粉OEM工厂。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假洋奶粉,成本只有国外知名大品牌奶粉成本的一半,毛利率达到60%多。“这些杂牌洋奶粉无知名度可言,所以无法在网络上推广,反而因利润空间巨大加大终端推广力度,通过销售人员说服消费者,这也是杂牌洋奶粉一种惯用销售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