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成功商人
他从台湾一所学校毕业后开始做服装生意,生意分布台湾、上海和海外一些城市
他很热爱历史
他对中国近代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取得博士学位之后他还打算写一本书,记录自己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
教室里,在一群年轻学子中,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边眼镜的老人显得格格不入。他戴着卡地亚手表,衣着考究,与人交谈时不时夹杂着英语。同学们有些疑惑,他是来教室看孙子的吧?
其实不然,他是一名学生。这位叫黄祖申的老人今年70岁,在台湾,他是身家千万的成功商人。而他现在的身份,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专业的博士生,他将用三年的时间攻读博士学位,是四川大学目前年龄最大的在读博士生。
课堂上:
衣着考究,比台上导师年龄还大
坐在课堂里,黄祖申想不引人注意都难:他头发花白,一副金边眼镜,左手手腕一块卡地亚手表,衣着考究,与人交谈不时会夹杂着英语,他甚至比在台上讲课的导师年龄都大,而他周围坐的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70岁的黄祖申倒没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都是抱着一颗求学的心”。
除了说话时会夹杂着英语,黄祖申还会偶尔说一句四川话,“虽然我现在是美国公民,但是我也是半个四川人。”
据他称,1943年,他出生在成都,6岁时全家去了台湾,毕业于台湾一所学校。1974年开始在台湾创业,其服装生意分布在台湾、上海和海外一些城市,期间还在美国修读了硕士课程,并且获得了美国国籍,生意也越做越成功,如今身家千万。三年前,黄祖申退休,将生意交给儿女打理,自己则沉浸于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经常去大学里旁听,想正式求学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
除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曾经回成都探过一次亲,黄祖申已经有近20年没有来过成都。加上对成都特殊的感情,2012年他开始申请修读四川大学的博士生学位。
起初,儿女们都有些反对,毕竟父亲已经70岁,怕健康会出问题。在和儿女沟通之后,黄祖申也获得了儿女的支持,他开玩笑说,自己的学费还是女儿出的钱。
生活中:
爱做鬼脸,经常邀请同学来做客
毕竟离开课堂有40年了,刚来川大时黄祖申有些茫然。比如怎么选择课程、哪些是必选课、哪些是选修课等等,不过黄祖申性格外向,导师和同学也都非常喜欢他,所以对于自己的学生生活,黄祖申慢慢地熟悉起来也越来越顺利。
来到成都求学已经一个多月了,黄祖申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学校和宿舍。他和同学一起上课、一起去食堂吃饭、去图书馆自习,还经常邀请同学来自己的宿舍做客。不过,黄祖申还没来得及好好游览一下成都,毕竟三年要修满学分,还要准备几十万字的博士生论文,黄祖申说自己“不敢松懈”。
黄祖申说,在三年后取得博士学位之后,他打算回到台湾出本书,记录下自己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同时他还要再读一个博士学位,“活到老学到老,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人世,在墓碑上一定会刻着‘双博士学位’几个字”,黄祖申说完,如同老顽童一样地做着鬼脸。
导师:
学习劲头很足,最终录取了他
“他是四川大学目前年龄最大的在读博士生。”就连黄祖申的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教授陈廷湘都笑称他是“年龄最大的最小师弟”。陈廷湘说,在去年接到黄祖申的读博申请时,他也觉得很诧异,第一个念头想的是:“70岁的人读博士来干什么呢?”然而在与黄祖申的沟通之中,陈廷湘感受到黄祖申的认真以及对中国近代史的浓厚兴趣,最终,在今年3月,黄祖申正式进入四川大学修读博士课程,攻读中国近代史。
对于这样一位高龄的博士生,陈廷湘觉得黄祖申这种“学海无涯”的精神值得肯定和提倡,黄祖申的同学们也都很折服于“黄大哥”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同为博士生的成同学说,课堂上黄祖申非常认真,课后经常会和教授们讨论问题,很多年轻人都没有这样的学习劲头。
开学第一天
见到20多岁同学,他喊:“师兄”
虽不觉得尴尬,但在入学第一天,黄祖申早早地走进教室,径直走到教室的第一排坐下。“我是不觉得尴尬,但是怕同学们感到奇怪,老打量我,影响我上课。”黄祖申说完之后哈哈大笑。和很多70岁的老年人不太一样的是,黄祖申精神矍铄,性格开朗,非常喜欢开玩笑,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和那些年龄足以做自己孙子的同学们打成一片毫无隔阂。
因为入学时他是博士生一年级,在学校里,见到20多岁的同学,黄祖申总是大声且谦恭地叫着“师兄师姐”,有时连食堂的服务大姐都觉得诧异,以为是爷爷来学校探望孙子,却没想到他是一个称人师兄的学生。反而是“师兄师姐”们觉得不好意思,反过来叫他“黄老师、黄先生”。黄祖申每次都要“严肃”地纠正对方,“叫我黄大哥,老师是站在讲台上的”,说完还喜欢做个鬼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