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主席胡锦涛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这是希拉里年内的第二次访华,时值南海、钓鱼岛等热点问题不断升温之际,中美分歧依旧,分析认为,希拉里此次访华很难在敏感问题上取得实质效果,而希拉里此行主要目的或为减小猜疑,稳定双边关系。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这一趟的亚太之行是“灭火”还是“浇油”?国际舆论对此的看法充满矛盾,尽管希拉里4日晚已经抵达整个行程的第三站———中国。
5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希拉里。这是希拉里年内的第二次访华,时值南海、钓鱼岛等热点问题不断升温之际,中美分歧依旧,分析认为,希拉里此次访华很难在敏感问题上取得实质效果,而希拉里此行主要目的或为减小猜疑,稳定双边关系。
美国国务院官员坚持声称,“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平息本地区整个夏天都十分激烈的争端。”美国《纽约时报》相关报道标题是“希拉里斡旋中日争端”。但另外一些分析认为,希拉里的言行怎么看也不像是“救火队员”。她3日在印尼的讲话被英国《金融时报》解读为“美国再就南海问题警告中国”。中国外交部4日对此的回应则被路透社说成是,“中国警告美国不要插手南海主权争议”。美国自己声称的中立立场也在菲律宾等的“盛赞”声中歪歪斜斜。《华盛顿邮报》4日评论说,美国过去4年里都在为一个难题所纠结:如何在不激怒中国的情况下,向盟国保证重返亚太的持久性。这是一种谨慎的平衡,也是希拉里和她的继任者在未来几年里所面临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