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在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被警察击毙。公安部第一时间签发嘉奖令,重庆市公安局集体立一等功。警方称,此前长沙警方获取周克华体貌特征,江苏警方进一步确定他的DNA等重要信息,为案件侦破奠定基础。(8月14日中国新闻网)
潜逃8年、作案10起、枪杀10人的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可以说恶贯满盈,死有余辜,其被重庆警方当场击毙,为社会除了一大公害,值得庆贺。特别是,对于破获此案的有功集体及个人,理应给予重奖。然而,杀人狂魔周克华的“横空出世”,更值得有关部门去反思。如果不去探究其疯狂杀人、报复社会病态心理形成的原因,不去检讨社会干预机制的缺位,难免会留有巨大隐患。
周克华之所以会抢劫杀人、报复社会,可能来自家庭、婚姻、就业、住房等压力,当这种压力已不堪重负,又得不到外力来帮助其化解时,便会采取杀人等极端方式去自我减压和发泄。也就是说,周克华杀人“心太狠”,缘于社会干预制度“心太软”。可见,周克华疯狂杀人,这种独特的社会现象之所以会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在社会转型时期,不法侵害和不公平的因素增多,而整个社会无论是来自政府的制度建设、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还是来自民间组织的各种服务都是不健全、不完备的,甚至很多根本就没建立起来。
一些社会群体,尤其是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很难找到某种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渠道,不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可能他一辈子都不会获得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这是我们制度上的缺憾。而另一种情况也同样需要引起重视,那就是现代生活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很多“心太狠”者表现出来的,是他们可能很清楚自己的问题别人根本无法帮助解决,但他们仅仅需要一个可以诉说的机会,寻找一个可以认真听他讲话的对象,这种人其实需要的是来自民间组织的心理干预,而我们在这方面所能提供的渠道其实非常有限。
法律的严惩,可能会使“心太狠”杀人这种违法行为减少,但如果不能完善我们的社会制度和各种公共服务体系,不能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合理,即使遏制了周克华之类的“心太狠”杀人,但却难以终结一些逃避现实者“心太烦”自杀。毕竟,艰难的生活和不公正感,会激发出人们无限的绝望和冲动,这会让我们的管理者防不胜防。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