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日的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小组赛A组最后一场比赛中,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以14:21和11:21爆冷不敌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由于双方在场上失误频频,击球不是出界就是下网,比赛时温布利体育馆内嘘声四起。(新华网8月1日)
中国体育代表团羽球在伦敦上演违背体育精神,为了避开本国选手提前“相遇”、提前锁定金牌而“让球”的行为,除了温布利体育馆场引起现场观众的嘘声四起之外,国际羽联积极介入此事,宣布8名涉案羽毛球选手因行为不端被正式指控。同时,中国体育代表团对女子羽毛球双打小组预赛中发生的事高度重视,代表团领导得知此事,立即责成有关负责人对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展开调查。
这起让球事件发生后,国内也引起强烈反弹。凤凰独家评论员方正宇一针见血指出的:“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为选择对手而故意输球的做法,会成为体育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同样应该受到来自所有体育爱好者的抵制。”新华网评论更是认为“这类作法骨子里却戕害了体育精神和道德,是赤裸裸的为金牌而金牌行为,而且极不尊重观众,最终即使赢得金牌,也会广遭诟病。”
为何这起事件在国内引起如此强烈反弹?因为这是一起“违背奥林匹克精神”又“令人耻辱”的事件。或许,中国体育代表团心理在喊冤,他们自认为这是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多夺取几块金牌。可是殊不知,历经了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普通民众更加懂得如何欣赏体育,如何发扬奥林匹克精神,而不再将金牌作为体育的一切。不在视金牌至上。可以说,发生在伦敦温布利体育馆羽球让球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体育行业的种种丑陋:
一是照出“金牌至上”的丑陋。人人喜爱金牌,运动员夺取金牌,这无可厚非。因为参加竞技体育就要尽最大努力取得胜利,战胜对手;奥林匹克精神也是“更快、更高、更强”,与夺取金牌并不冲突。可是,对于金牌,我们也应该坚持取之有道,决不能牺牲体育精神为代价,更不能以赤裸裸的金牌目标而忽视广大观众对体育的热爱和欣赏。就拿这次让球事件,观众牺牲时间付出门票代价,有的甚至付出交通、住宿等代价来看精彩比赛,结果看到了一场漫不经心,故意造就失误输球的比赛,观众能不愤慨吗?“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会精神能够发扬光大吗?谁还会花钱看比赛支持体育事业呢?
二是照出“体制金牌”的丑陋。关于金牌至上,在中国不仅仅是个人的金牌至上,更是体制的金牌至上。就拿本届奥运会来说,引起国内关注的事件中,周俊三次试举失败就是一个例子。周俊三次试举失败之后,成了中国举重最差成绩。之后新华网发文指责这是地方利益博弈造成的结果,因为周俊作为名不见经传的一位运动员,是为了平衡各地利益是“照顾性”代表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的,代替其举重实力较强在世锦赛和国内选拔赛上取得第一的田源。现在,又出现“让球事件”。对于羽球“让球事件”,笔者认为绝不是运动员本身所决定的,而是背后的决定比赛命运的体育官员甚至体育代表团。对此,新华网评论也持此观点,认为受“惟金牌论”的影响,我们竞技体育界的个别官员和教练,把比赛的输赢看得重于一切,为了金牌,常常做出令运动员形象受损,缺失体育精神的事情。其实,我们的运动员往往是无辜的,他们也是受害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