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 索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售让求购
  • 美食亚城
  • 成长教育
  • 企业黄页
  • 男人女人
  • 生活杂谈
  • 摄影摄像
  • 诗歌文学
  • 谈天说地
  • 医疗保健
  • 招聘求职
  • 亚城论坛
  • 房产租售
  • 打折降价
  • 文体娱乐
  • 热点杂谈
  • 健康养生
  • 保险园地
  • 旅游休闲
  • 园艺之乐
  • 亚城社团
“发现蒙娜丽莎遗骸”是个假新闻
热点杂谈 | 2012年07月23日 07:41 / 作者:没有名字可以不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0


  图为佛罗伦萨圣奥尔索拉修道院的考古现场。


  日前,意大利的一支考古团队在佛罗伦萨圣奥尔索拉修道院的地板下发现了一具无首女性骸骨。考古人员表示,这有可能就是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中的人物原型丽莎·盖拉尔迪尼的遗骨。英国《每日邮报》迫不及待地报道了“蒙娜丽莎遗骸重见天日”的消息,令全世界艺术爱好者一时间激动万分,相关新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令人失望的消息很快传来。据研究人员初步判断,该遗骨埋葬的时间是14世纪,而丽莎·盖拉尔迪尼死于16世纪的1542年,因此这不可能是丽莎本人的遗骸。这支考古队伍已经不是第一次让人空欢喜一场,他们在去年就开始了蒙娜丽莎遗骸的挖掘工作,其间曾挖出过一个女性头骨。考古人员当时曾兴奋地宣布,这就是蒙娜丽莎的头骨。后经证实,两者根本不相干。
  尽管人们对找到蒙娜丽莎的遗骨怀有巨大期待,但事实上,挖掘工作目前至少还面临着两个未能解决的重大难题:首先,丽莎·盖拉尔迪尼是否就是《蒙娜丽莎》画中的模特尚无定论,学术界对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仍有争议。有人说她是贵妇,有人说她是妓女,还有人说是达·芬奇本人的自画像,甚至有大胆观点认为那位“拥有神秘微笑”的画中人其实是达·芬奇的男学生、他的同性伙伴萨拉伊;其次,即使丽莎确实是蒙娜丽莎的原型,想找到她的遗骸依然困难重重。据挖掘项目负责人温切蒂介绍,资料显示公元1500年之后只有两位女性葬于该修道院,其中就有丽莎·盖拉尔迪尼。可是,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令人信服。丽莎去世的年代久远,考古人员掌握的历史资料是否准确、全面还很难说。即便丽莎真的长眠于此,也很有可能湮没在众多墓葬之中,必须通过复杂的碳14同位素测定和DNA对比进行细致筛选,想要在短期内确认遗骨的身份绝非易事。如果在缺乏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就匆忙宣布发现了蒙娜丽莎的遗骸,未免有些操之过急。
  当然,不应否认人类探究世界的好奇心。科学史上的很多重大发现往往源于科学家的兴趣。长期以来,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的艺术爱好者,对于探究艺术品背后隐藏的秘密始终怀有极大的兴趣。除了《蒙娜丽莎》之外,围绕《最后的晚餐》《创世纪》等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这些年来不断有人宣称取得了重大发现,为原本简单的画作增添了重重神秘色彩,可深究起来却鲜有经得起推敲的可信成果。普通发烧友出于个人兴趣进行研究,出现差错尚在情理之中,可专业科研团体却屡屡发表站不住脚的论断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诚然,“大胆假设”也是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小心求证”之前就把不成熟的猜测公之于众,闹得沸沸扬扬,难免有不负责任之嫌。
  除了浮躁的学术态度,功利主义也在当地科研领域日渐抬头。一些研究人员经常高调宣称自己的“重大成果”,希望藉此引起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而为其从事的研究项目赢得更多的政府拨款和企业赞助。负责蒙娜丽莎遗骨挖掘工作的考古团队去年就曾因经费短缺,导致挖掘工作被迫中断。在这种背景下,考古人员遂选择了“高声叫卖”的方式来推销自己。再加上部分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个个没有事实依据支撑的“重大发现”就这样不断诞生,让人们一次次随之惊喜,又一次次归于失望。
  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扎实严谨的作风是根本,特别是事关重大科研成果的发现时更应谨慎。如果意大利考古人员日后真的能以经得起检验的方式发现并证实蒙娜丽莎的遗骨,如果媒体能真正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报道,而不是捕风捉影,追求所谓“眼球”效应,相信全世界都会为之高兴。

  • 最新评论
  • 更多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
楼主 | 站龄:0年
没有名字可以不 [站内短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网条款 | 赞助我们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4 atlanta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