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 索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售让求购
  • 美食亚城
  • 成长教育
  • 企业黄页
  • 男人女人
  • 生活杂谈
  • 摄影摄像
  • 诗歌文学
  • 谈天说地
  • 医疗保健
  • 招聘求职
  • 亚城论坛
  • 房产租售
  • 打折降价
  • 文体娱乐
  • 热点杂谈
  • 健康养生
  • 保险园地
  • 旅游休闲
  • 园艺之乐
  • 亚城社团
古祠掘地2米活捉蚁王后 长约5cm超10岁(图)
热点杂谈 | 2012年05月30日 05:59 / 作者:没有名字可以不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0


  掘地两米挖出“蚁王后”。
  三苏祠防治白蚁
  白蚁凶猛,“围攻”千年古祠三苏祠;掘地两米,捉拿捣蛋的“蚁王后”。昨日,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传出捷报,在古祠堂不远处,经过挖深沟、施重药,终于挖出一个直径达70厘米的白蚁窝巢,并成功地揪出一只长约5厘米的“蚁王后”。
  “自2007年以来,三苏祠每年都要与白蚁‘交战’一次。这次能直捣窝巢,挖出这么大的‘蚁王后’,说明白蚁治理已取得明显效果。”眉山市文物局局长、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如是感叹。
  毁坏祠堂
  白蚁成第三号“杀手”
  早在多年前,三苏祠博物馆就开始了“白蚁战”。
  “和很多古建筑一样,白蚁‘盯’上三苏祠的历史已久。”三苏祠博物馆基建科科长林小平说,三苏祠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祠堂内年龄超过百岁以上的古树,也有很多。白蚁喜啃噬木材,除潮湿霉烂、火灾外,白蚁已成为加速三苏祠古祠堂毁坏的第三号“杀手”。“据我了解,白蚁分泌的酸性物质,连钢筋水泥都能洞穿,一栋完好的古建筑,如不加防治,两三年就可能被蛀空!”
  据调查,三苏祠博物馆内,有多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白蚁的侵蚀。10多年前,博物馆特意绘出了一张“白蚁侵害地勘分布图”,从分布图看,白蚁几乎已对馆内古建筑形成了包围之势。特别是文物库房,更是白蚁最大的“攻击”区域。
  掘地两米
  挖出大块头“蚁王后”
  夏初,是白蚁离巢另觅佳偶、“娶妻生子”的好时机。这个时间,也最易发现白蚁的踪迹。5月20日,三苏祠“白蚁战”再次打响,这场战役的“主力军”来自湖北。
  昨天上午,站在半月潭附近一个小土包上,技术人员邱明辉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蚁王后”就藏在这个小土包内。“白蚁很狡猾,它们出洞穴行走的线路,都会用泥土掩饰。如果不是经验丰富人士,根本不能发现‘这里有白蚁出没’。”邱明辉说,通过实地观察,他和他的团队从这个小土包的树干上发现了“蛛丝马迹”,于是很快确定:“蚁王后”就在方圆3米之内。
  随着邱明辉一声令下,半月潭挖掘“蚁王”老巢的行动就此展开。最终,经过两天时间的深挖,在土包上,当挖出一个深约两米的壕沟时,工作人员终于发现了“蚁王后宫殿”:宫殿完全由泥土铸就,而成千上万的白蚁,则居住在形如蜂窝的蚁巢内,与“蚁王后”完全隔离。白蚁居住的“蚁巢”,直径约70厘米。工作人员从蚁巢后的“宫殿”内,成功地擒获一个“蚁王后”。
  壮如“猪儿虫”
  “蚁王后”已超过10岁
  “从宫殿泥土和个头看,‘蚁王后’已超过10岁。”邱明辉拿出一个装着“蚁王后”的矿泉水瓶说。
  塑料瓶内,有一只“大块头”,壮如“猪儿虫”,还有几只小个头。邱明辉说,大块头的,是“蚁王后”,小个的是“蚁公子”和“蚁公主”。“千万不要小看蚁王后,其繁殖力可谓史上最为强悍。据我不完全了解,一只‘蚁王后’每24小时,能产卵上万个,且存活率相当的高。如果不直捣巢穴,擒贼先擒王,那么所有的治理均将功亏一篑。”林小平说。
  一年一战
  白蚁“战役”还将继续
  邱明辉说,从2007年起,三苏祠博物馆就开始了“灭蚁行动”。为避免损害馆内古建筑和古树木,他们还制定了不同的战术。比如,在馆内古建筑里,采取的是投放“诱杀包”,在古建筑外或古树附近,则采取的是挖掘“诱杀坑”。仅2010年,在三苏祠博物馆内,工作人员就捣毁白蚁巢穴149个,设置诱杀坑372个,投放诱杀包2311个。
  “这样的战役,我们还将持续两年时间。两年后,馆内白蚁巢穴一定会被完全捣毁。”林小平说,博物馆将针对蚁种及蚁巢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消除蚁害隐患。

  • 最新评论
  • 更多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
楼主 | 站龄:0年
没有名字可以不 [站内短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网条款 | 赞助我们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4 atlanta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