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 索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售让求购
  • 美食亚城
  • 成长教育
  • 企业黄页
  • 男人女人
  • 生活杂谈
  • 摄影摄像
  • 诗歌文学
  • 谈天说地
  • 医疗保健
  • 招聘求职
  • 亚城论坛
  • 房产租售
  • 打折降价
  • 文体娱乐
  • 热点杂谈
  • 健康养生
  • 保险园地
  • 旅游休闲
  • 园艺之乐
  • 亚城社团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那么火? 家乡风味让人怀念
热点杂谈 | 2012年05月21日 05:42 / 作者:没有名字可以不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0
 东方网5月20日消息:没有大肆宣传,不在黄金时段,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这样火了。   第一集还未播完,微博上已热议纷纷,“《舌尖上的中国》,看得我垂涎欲滴”。很快,“舌尖上的中国”冲上新浪微博话题榜,在天涯论坛也引起广泛热议,受关注度超越近期所有热播电视剧。   为什么一部纪录片能在话题性和口碑度上都轻松击败热播剧?除去视觉的饕餮盛宴,《舌尖上的中国》用节制而温情的语调讲述了许许多多和食物有关的人和故事,讲的是中国人祖祖辈辈的传承,家乡的风味,家庭的温情。   质朴   以往展现中国美食的影像素材,大多是以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菜系流派、地域特色来梳理,展现的是精湛的厨艺和繁复的烹饪过程,能够看到的电视节目也多以“对垒”形式出现。《舌尖上的中国》则摒弃了“好好吃”“太美味了”这样空洞的介绍,将更多画面用于展现劳动者如何捕猎、采掘、加工、制作大自然馈赠的食材。网友“马德里的星星”赞叹说:“镜头集中展示的,并非摄影棚中顶尖大厨和利嘴主持抑或花瓶美女的厨艺,而是将菜肴从材料入手,经由种植、丰收、加工,从一个平凡的家庭厨房中温情地端出,承载着祖先的文明和天人合一的哲思。有人文的关怀,一种质朴的珍惜态度贯穿其间,这种温情是绝大多数列举数据、搬弄文字、炫耀历史的纪录片所缺乏的。”   文化   “我们将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这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宣传语。总导演陈晓卿说:“这个片子不完全是美食纪录片,是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是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陈晓卿表示,“《舌尖上的中国》,我想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舌尖上的味道,另一个是通过这个味道感受中国的变化。”   有网友评价说看完后有一种别样的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了美食上。在我未触及的地方,有许多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在艰辛寻找自然界馈赠的食材、巧妙制作各色美食,在旁白节制而温情的语调的催化下,一种感动油然而生。”《舌尖上的中国》,通过舌尖的那一刻感动,让观众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情感   很多观众表示,《舌尖上的中国》让大家看到的不是精致的“烹饪教科书”,而是真真切切的市井美食与草根生活,让人回味起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看《舌尖上的中国》,讲到宁波年糕,听到里面传出的阵阵乡音,特别想家。”飘泊海外多年的北京人王旻说她自己这几天一直在追看《舌尖上的中国》,“编导们以食物为载体,展示了传统而温情的中式生活。在慢慢展开的食物画卷中,最打动人心的却是片中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微笑,让观众重温对家乡那最质朴而亲切的情感。”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诱人口水的饕餮美食,更多是家庭小作坊的劳动者脸上满足、灿烂的笑容。“镜头对准的都是制作平凡的美味佳肴的平凡的人,他们做出的食物戳中我们的胃,他们发自内心的朴实笑容戳中我们心中那方柔软之地。”

  • 最新评论
  • 更多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
楼主 | 站龄:0年
没有名字可以不 [站内短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网条款 | 赞助我们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4 atlanta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