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边山里有个潭柘寺,历史逾千年。
有句话说,先有潭柘,后有北京。这是老北京人中流传的。
我最早去这个寺庙是在1978
年夏天。拿到大学录取通知后,跟朋友去那里玩,犒劳自己一下。当年,那里完全没有开发。每天仅有二班公共汽车去。早上八点在颐和园或者动物园那里开车,下
午1点开回来。过时不候。
当年,一条窄窄的公路蜿蜒进山,过了颐和园就是农田和一点部队的宿舍而已。进山后,车子慢慢地爬着,是不是还要给农民的拖拉机,
马车让路。 折腾一个多小时后,到了山门外,记得是二毛钱门票。一个中年和尚把门。 里面没有几个游客。
里面每座殿堂都有历史的,不是宋辽就是元朝。最早的还有唐朝遗物。
几乎每个殿堂外面都悬挂着乾隆爷的题词。庙大林深,四周林木覆盖,鸟语花香,极为幽静。当时,俺感叹着,和尚们真会选地方啊。这地方修行,肯定长寿的。要
不是不能做花和尚的话,俺当年说不定就在那儿扎根不走了呐。
恍惚间,三十多年了。俺从一翩翩少年到一半大老头子了。
这次去,俺跟一个大书法家去的。 俺哥俩在潭柘寺里整整悠忽了一天。挨个看殿堂上的横匾。 还照了不少照片。 每个横匾前,俺俩细细观看那御题,品咂个中含义。 一天下来,收获非常大。
不过,也闹个大笑话。
那横匾每个都是从右到左,还是各种字体。 隶书,行书,草书,用的繁体,生僻字不少。 念了一天,俺已经习惯了从右到左的念法。
下午,到了一个屋子前,那里挂着一个匾, “处捧供物佛。” 还是行书的。 俺在那里念了半天没明白啥意思。 就把书法家找来,帮助我。
我念了一遍。对方一听就笑的直不起要来了。 我愣愣地看着他。“呦,哥们,你悟出啥来了?”
书法家大声说,那叫“佛物供捧处。” 言罢,接着大笑。
我的天呐,念了一天的从右到左,结果就这最后一个是从左到右。 俺能不露怯吗?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