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晚,成都一所中学从4000余名学生中遴选出了19名“尖子生”享受学校表扬的“最优待遇”——和校长共进晚餐。“入围标准”是看刚刚举行的半期考试成绩,宴席由学校统一买单。同学和家长对学校此举并不反对,甚至在晚宴上有学生激动得哭了起来。
看到这样的消息,我是又好气,又好笑,尤其是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东西,比如:什么是“尖子生”?与校长共进晚餐又算什么“最优待遇”?还有就是居然有学生激动得哭了起来。这都是些什么事儿,乱成一团了。
对于校方这样的做法,目的之初是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看起来颇具“创意”,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坏事。
然而仔细想来,这样的一顿饭,恐怕是生生吃出了“三重罪恶”,不说不快,不讲不明,还是请校方高抬贵手,还是请校长低调低调吧。
一重罪,分明就是鼓吹“应试教育”。什么是“尖子生”?是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还是考试成绩第一?说了这么多年,改革了这么多年,中国的教育就是脱不了考试、考试再考试。至少从这个学校的19名“尖子生”来看,选拔入围的标准就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而且不过就是半期的一次考试成绩。如此明目张胆地鼓吹“应试教育”,究竟还要把中国的教育引向何方?请学校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