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 索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售让求购
  • 美食亚城
  • 成长教育
  • 企业黄页
  • 男人女人
  • 生活杂谈
  • 摄影摄像
  • 诗歌文学
  • 谈天说地
  • 医疗保健
  • 招聘求职
  • 亚城论坛
  • 房产租售
  • 打折降价
  • 文体娱乐
  • 热点杂谈
  • 健康养生
  • 保险园地
  • 旅游休闲
  • 园艺之乐
  • 亚城社团
“九成乞丐拒绝政府救助”有何猫腻?
热点杂谈 | 2011年11月20日 18:00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0
工作人员为行乞者送棉衣
  据11月16日东北新闻网消息 记者随同沈阳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巡街一天,街头乞讨的流浪者无一人愿意去救助站。有的撒腿就跑,有的摆手称影响生意。与此同时,一些因被骗等原因而落得身无分文流浪街头的人,希望被救助。“街头流浪人员主要是乞讨者,9成以上都拒绝去救助站。我们劝说无效,只能把棉衣棉被送给他们,以防止他们冻伤。 ”工作人员说。
  初看这条新闻,笔者心里窃喜:
  9成以上的乞丐都拒绝去救助站,这是好事啊,说明这些乞丐不用依靠政府相关部门的救济也能自食其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负担。不过,仔细看了这一新闻后,随即打消了这一念头。
  据媒体报道,当天记者随同沈阳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巡街中,发现一名妇女抱着一个只有7个月大的小孩站在缓步台上行乞,她脸蛋通红,挂着鼻涕,身子直抖。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她却拒绝了救助站的救助,这就不得不让笔者怀疑她行乞的真正原因了。
  而更让人愕然的是,在沈阳站附近,一名跪在地上年纪在7旬左右的老妇,见到工作人员走来,迅速起身,站起来就跑。工作人员急忙说,大娘,我们是救助站的,给你送棉衣来的。缓过神来的她边挥手边说:“不去,不去,别影响我生意。”
  为什么9成以上的乞丐拒绝政府救助,这背后有何猫腻,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了——对于乞讨者拒绝救助一事,工作人员分析,有的乞讨者一天就能赚一二百元,远比在家务农赚的钱多,而去救助站就得被送回家,等于失去了赚钱的饭碗了。看来,这些人俨然已把行乞当成了一门职业,当成了他们求生的手段。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或者发放特困人员生活补助金,各地政府也有责任对当地贫困人员进行安置。目前的社会救济和福利制度不会让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居所和吃喝无法保障,在此情况下,这些乞讨者要在家乡安身和维持温饱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他们偏偏选取了这种不劳而获、出卖尊严的方式来换取利益。令笔者担忧的是,遍布大街小巷的乞丐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还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和安全,而且这些假乞丐也会让施舍爱心的人心寒;长期行乞,依赖于不劳而获也会滋生这些乞丐的惰性,如果长期下去,将会走入一个可怕的境地。
  对此,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两项条例、制度就能办到的,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勤于管理,用爱心与耐心去做好这一难度较大的工作。
  首先,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一些制度规定,弥补法律出现的“空隙”,以维护其他人的利益与城市形象。其次,对那些虚构生活状况与遭遇来博取同情的行乞者的行为和操纵他人行乞以获取钱财的行为,公安、城管等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以确保社会的公正和稳定。再次,要切实甄别真假乞丐,落实好新的救助政策。
  另外,公安、城管和民政部门应组成联合行动组,对确有生活困难,需要救助的人员劝其到救助管理收容站,由政府安排他们的生活。而对懒惰、靠乞讨为生者应加强教育劝导,特别是对那些组织、利用乞讨人员敛财的不法分子要坚决打击,决不手软。力争尽早解决沿街乞讨这一社会问题。
  • 最新评论
  • 更多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网条款 | 赞助我们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4 atlanta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