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休闲服,戴黑框眼镜,这就是传说中的华大“神童”赵柏闻,一脸学生气的他领导着一支20多人的科研团队,从事“人类认知能力的基因组学分析”课题研究。
高中肄业 领衔科研团队
今年19岁的赵柏闻,已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人类认知能力的基因组学分析”科研项目的团队带头人。从2010年年中开始,他带领华大基因和国内外十几位数学、物理、天体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从事人类智力差异如何产生以及与基因的关联研究。
在团队里,赵柏闻扮演着三种角色:一是协调沟通、组织联络。团队成员以海外学者居多,赵柏闻要定期组织电话会议,协调项目推进情况;二是处理项目合同签订工作,与政府部门打交道;三是搞科研,负责生物信息分析,手下光博士就有4个。
19岁的孩子管理一个团队,能服众吗?赵柏闻说:“大家听我的,是因为项目科研经费是我申请下来的。”
一个下午 破解科研难题
作为一家民营机构,华大基因在国际基因研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自承担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工作开始,华大基因先后完成了中国水稻基因组计划、SARA 基因组研究、家蚕、家鸡、大熊猫基因组计划等多个项目。
一名高二学生,如何进了“基因测序世界工厂”华大基因?赵柏闻是北京人大附中的学生。从初中起,赵柏闻就去了北京农科院研究所实习。高一时,他得知华大基因在做基因测序,便请求农科院的导师介绍自己去实习。高二暑假,赵柏闻来到了深圳华大基因总部。
赵柏闻找到院长汪建要活儿干,汪建把他“推”给了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李英睿。李英睿随手写了一道数学+编程的题目,让赵柏闻自己去解。
赵柏闻用一个下午打草稿,晚7时开始编程,改了四五遍,凌晨时分把答案交给李英睿。李英睿当场震惊,这是他们千人基因组项目所遇到的难题,没想到赵柏闻一个下午就搞定了。看到赵柏闻如此有才, 李英睿便“忽悠”他留在了华大基因。
定位自己 “不是叛逆者”
多数时候,赵柏闻是以“传统教育的叛逆者”形象出现在报纸的教育版面,这让赵柏闻有些不满。他说,不可否认现行的教育制度是目前而言最公平有效的,只是他不喜欢用这套系统定位自己。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