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沧桑的红墙,虬枝如虹的古榕,在惠州汝湖墟镇一个偏僻村落的一角,就是七女湖起义的遗址所在地。
七女湖的由来有段鲜为人知的传说。相传7位仙女下凡游玩,在此流连忘返,天帝派天将来捉拿,7仙女化作7个湖,人称七女湖。而在一百多年前,七女湖的轰动,却是因为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起义。
时光回到1907年,孙中山派遣邓子瑜等三人从南洋返港筹备惠州、潮洲等地起义,
按照孙中山意图,潮州“起义必须与惠州及钦、廉等地约定同举,以便牵制清军。但在5月21号,潮州黄冈祭神演戏时,军民发生冲突,情况紧急,潮州革命军遂于22号提前发动起义。邓子瑜得知黄冈起义猝发,即命陈纯等人在惠州响应。
6月2号,起义军就在惠州汝湖的墟上北帝庙宣布举事。
200多名起义军靠100多杆枪,夺清军营,攻泰美、克杨村、占柏塘等地,大败清军,队伍很快壮大到数千人,博罗、龙门各处响应,省城为之震动,这张清府电报印证了当时的革命声势。
惠州协统两次派兵往御,均被击回,最终由于周边起义相继失利,人员、枪械、弹药等后援不能如期到位,七女湖义军孤立无援,与清军战斗十余天后,队伍被迫解散退入罗浮山区。
学者认为,孙中山在惠州组织领导的三洲田起义和七女湖起义,称得上是辛亥革命的前奏,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当年起义的北帝庙后
被侵华日军烧毁,多次重建未果,直到2002年收归当地政府后才得以完成重建,还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年近古稀的范玉粦是当时重建的发起人,重建以来,他和当地10几位年过半百的老村民义务承担起庙宇的维护工作,依靠微薄的香火钱继续他们的坚守。
惠州在辛亥革命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孙中山不仅在惠州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而且还影响、培养了像邓演达等民主爱国志士,并与惠州籍爱国人士廖仲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37年,惠州人民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在惠州中山公园内修建了中山纪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