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搜索关键词: 何氏女科传人
在妇科临床中,因月经过少就诊的病人逐渐增多。在所有月经不调的病人中,以月经过少的病人比例最高。
月经过少,是指经血排出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过短,不足两天即无,经量也因之减少。正常的妇女,其月经量偶有一次减少,不能诊断为“月经过少”。如初潮时经量过少,可能是子宫发育不良。生育期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出现经量减少,也可能是怀孕后出现的出血。更年期妇女若出血量逐渐减少,是绝经的先兆,也不是月经过少的病理症。
月经过少的原因很多。其中精神和心理因素对月经的影响十分重要。随着社会文明的增高,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这就使得她们所承担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青春期女孩因学业压力过大发生本病的人为数不少。情绪对月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紧张,压抑,疲劳,饮食不节,睡眠不足都可以引起月经不调,和女性激素水平下降。肥胖与月经过少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在临床上还发现许多人为了减肥而使用减肥药,致使月经减少或闭经。人工流产或药流也是病因之一。而有的妇女不讲究月经期卫生,在经期洗冷水澡或游泳,过食酸冷瓜果,冷饮等物,极易引起经量减少甚至闭经。
月经过少同时也是某些妇科或内分泌疾病的一个症状。这些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早衰,黄体功能不全,脑垂体微腺瘤,高泌乳素症,子宫内膜粘连,慢性盆腔炎,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等等。这些都是要经过相关的检查才能确诊的。
因为月经过少症可以是一个病名,也可以是其它疾病的一个症状,所以就不能忽视其对身体的影响。仅就其表现来讲,它可以引起身体的一系列变化,如少女生长发育变缓,育令期妇女可发生不孕不育,肥胖,体能下降,全身内分泌失调,黄褐斑等,还可使人变得烦躁不安,虚弱多病,性冷淡,胸闷肋胀,腹胀等种种不适。长此以往,就会闭经,甚至过早绝经,进而引发其它疾病。
中医对月经过少症早有认识。根据不同表现和不同原因,把该病分为血虚,肾虚,脾胃虚弱,血瘀,寒客胞宫,痰湿阻滞等类型,分别进行有效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常见分型证侯如下。
血虚月经过少 多由长期慢性失血,或多次孕育,或消化吸收不良所致。表现为经血量少,甚至点滴即尽。血色淡红质稀无块,或淡如黄水。经期延后,经后小腹隐隐作痛。面色苍白,头昏眼花。有的心悸耳鸣,健忘失眠,皮肤干燥。也有因血虚而生虚热的。则两颧发红,潮热盗汗,心烦,手足心发热等。治疗上以养血为主。
脾胃虚弱型月经过少 中医认为“思虑伤脾”。这是情绪影响月经的直接例子。脾胃是后天之本,经血由食物消化所产生。脾胃虚弱,则使气血不足,而致经量过少。还有经期延后,面色发黄,气短自汗,口淡无味,食欲不振,大便溏稀。或出现浮肿,白带过多而清稀等。治疗方法是益气健脾和胃。
肾气虚月经过少 该型的产生是由于先天不足,或多产多孕,或房事不节所致。经量少伴腰酸,眩晕,耳鸣,小便频繁,或夜尿过多,或性欲淡漠。治疗上补肾的同时兼调经血。
血瘀月经过少 属于妇科炎症范畴。起因于情绪紧张郁怒,经期或产后余血未尽而受外邪侵袭,房事不洁,流产等。表现为量少色紫暗,下血不畅,质粘稠有块,小腹痛,面色晦滞,黄褐斑。经前乳房胀痛。中医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方法进行治疗。
寒客胞宫月经过少 是由于过食生冷,或经期冷浴淋雨,或过服寒凉药物所致。其特征为小腹冷感或冷痛,得温则减。经质稀薄,伴有少量血块。经期后延,四肢不温,白带量多清稀,治疗以温经暖宫散寒,活血通络调经。
痰湿阻滞月经过少 主要多见于肥胖病人。其成因也与脾胃虚弱有关。表现为量少质稠,头重,四肢酸困,胸闷腹胀,时常有恶心感。大便较稀,白带过多而浊。治疗上以祛湿化痰,健脾为主。
总的来说,中医把月经过少症分为虚实两类。虚者来源不足,无血可下。实者宫脉被堵,血无路可下。故治疗上本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灵活运用中医的各种方药,可收到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