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通常按闭经出现的时间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女子年过18周岁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称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一般而言,多数的先天性异常所致的闭经被列入原发性闭经。如子宫或阴道发育不全,单纯性腺发育不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而继发性闭经则多数是由获得性疾病引起的。如人工流产后子宫粘连,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症,垂体肿瘤,肾上腺及甲状腺疾病,丘脑下部及中枢N病变等引起。
子宫内膜周期性的变化是由卵巢周期性变化引起的。卵巢的正常功能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所调节。而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又受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催乳素抑制因子的控制。为此,下丘脑——垂体——卵巢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干扰,均可导致月经紊乱,以致闭经。其它如服用避孕药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精神过度紧张,敏感,劳累,受寒,生活习惯突然改变也可以引起闭经。
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与调节,以肾为根本,脏腑,气血,经络的正常生理活动是产生月经的生理基础。肾气,天癸,冲任,胞宫是产生月经的主要环节,(它们相当于人体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及子宫)。所以凡引起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以致肾,天癸,冲任,胞宫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功能失调或器质性病损都可导致闭经。
闭经分为虚,实两类。虚者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损伤,致经源匮乏,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多因邪气阻隔,怯志伤肝,胞脉壅塞,冲任阻滞,血海不满不溢。临床常分为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躁,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五型。
(一) 肝肾不足
主证,年过18周岁尚未行经,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昏耳鸣,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小。
治疗,以补肾养肝调经。
(二) 气血虚弱
主证,月经逐月后延,量少,色淡质薄,继而停经不行,或有头晕眼花,或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毛发不泽且易脱落,舌淡苔少或薄白,脉沉缓或细数。
治疗,以补气养血调经。
(三) 阴虚血躁
主证,经血由量少而渐至闭经。伴手足心热,两颧潮红,盗汗,咽干舌燥,形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以养阴清热调经。
(四) 气滞血瘀
主证,月经突然停闭不行,伴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细涩。
治疗,以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五) 痰湿阻滞
主证,经血数月不行,形体日渐肥胖,胸胁满闷,食少痰多,神疲倦怠,或带下量多色白,舌淡胖嫩,苔白腻,脉滑。
治疗,以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
以上一,二,三型多属虚症。但临床上以虚实夹杂为多见。
闭经的治疗,以通经为目的。西医强调内分泌治疗,依赖激素。虽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较大。中医根据现代医学理论中月经产生的机理,使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即在月经后期以滋阴补肾,调养冲任。经间期以补肾活血促排卵为重点,排卵后的分泌期以补肾阳,调冲任,健全黄体功能。经前期则进一步活血调经为主,促进月经正常来潮。月经期以活血化瘀为主,促使子宫内膜剥脱。总之,中医治疗本病从整体出发辩证论治,结合卵巢周期性变化,调整肾的阴阳平衡,促进肾的功能,使失调的肾——天癸——冲任——子宫之间的平衡重新建立,从而调整内分泌。并按照血滞宜通,血枯宜补的原则,兼顾各脏腑,理气血以调冲任,无论虚实,又当补中有通,泻中有养,而不是滥用通破之药,以见血为快。也不能以见血告捷。必须注意巩固治疗,以获得远期疗效。
联系作者:770-650-7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