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 索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售让求购
  • 美食亚城
  • 成长教育
  • 企业黄页
  • 男人女人
  • 生活杂谈
  • 摄影摄像
  • 诗歌文学
  • 谈天说地
  • 医疗保健
  • 招聘求职
  • 亚城论坛
  • 房产租售
  • 打折降价
  • 文体娱乐
  • 热点杂谈
  • 健康养生
  • 保险园地
  • 旅游休闲
  • 园艺之乐
  • 亚城社团
冬病夏治三伏灸(二)
医疗保健 | 2018年07月17日 11:23 / 作者:doctor_yan123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0

冬病夏治三伏灸(二)



      2018年三伏天时间表(2018年伏天时长40天)   2018年初伏时间: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   2018年中伏时间: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   2018年末伏时间: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为末伏,10天

“节气灸”是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艾灸以防病保健的传统方法,比较常用的是“三伏灸”和“三九灸”。“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两种灸法配合,疗效相得益彰,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

“三伏灸”属于灸法中的“天灸”,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在炎热的三伏天施灸特定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预防和减少该病在冬季发作。

“三伏天”是指按照农历干、支纪日的排列,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每隔10天出现一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1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第1天,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三伏灸的施灸穴位

主穴:大椎、肺俞、脾俞、胃俞、肾俞。

注:

1.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头伏”前1周,“末伏”后1周及“头伏”、“中伏”、“末伏”3个日子各灸1次。或“头伏”前1周开始连续6周,每周灸1次;

2.施灸顺序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取穴比量法:

主穴

大椎

取穴:正坐低头,于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清热解表,截虐止痫。

肺俞

取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温肺润燥,补劳清热,止咳平喘。

脾俞

取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胃俞

取穴: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外散胃腑之热。

肾俞

取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外散肾脏之热。

三伏灸小提醒

✓ “三伏灸”一般在午时(下午1点-3点)进行最佳,此时人体阳气较盛,艾灸疗效最好。

✓ 治疗期间需适当忌口,不宜大量进食海鲜、鸭肉、鹅肉、苦瓜、西瓜等过于寒凉的食品,容易引起过敏或者减弱治疗的效果。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时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着凉;

✓ 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时内不要洗澡;

✓ 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水果和海鲜;

✓ 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 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状态下不宜艾灸;

✓ 灸后若有余艾,要用熄灭筒彻底熄灭或放入罐中盖严熄灭;

✓ 灸后若出现极大不适或病情加重,请前往医院辩证施治。

闫达        针灸医师

※ 原中国天津中医一附院主治医师,乔州针灸执照

※ 现医疗瑞宝中医康复中心针灸医师;擅长针灸、中医经络推拿中药


资讯电话:404-789-5992


  • 最新评论
  • 更多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
楼主 | 站龄:0年
doctor_yan123 [站内短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网条款 | 赞助我们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4 atlanta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