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 索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售让求购
  • 美食亚城
  • 成长教育
  • 企业黄页
  • 男人女人
  • 生活杂谈
  • 摄影摄像
  • 诗歌文学
  • 谈天说地
  • 医疗保健
  • 招聘求职
  • 亚城论坛
  • 房产租售
  • 打折降价
  • 文体娱乐
  • 热点杂谈
  • 健康养生
  • 保险园地
  • 旅游休闲
  • 园艺之乐
  • 亚城社团
持戒與忍辱度之重點
生活杂谈 | 2016年12月12日 11:49 / 作者:佛经流通处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0

持戒與忍辱度之重點

「持戒」的原則是護生,就是不損他,普施無畏;「忍辱」就是攝生,就是攝化,攝化就是布施,護念就是持戒,攝化還有護念眾生。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修忍辱。忍比較特殊,在梵文的解析中有兩個義項,一個就是「意志」,意即忍辱、忍耐。另外一個是「知解」,意即認可、忍可,對於甚深法的認可與確認;如果我們對於甚深法的認可真的有功夫的話,遇到無常事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時候,我們會坦然地接受,為什麼呢?因為你知道佛法教導我們的出世正見可以理解世間現象的不圓滿,面對時要用智慧來忍耐這一切,如果沒有智慧相伴,我們的內心會起伏不定。倘若有甚深佛法的知解認可,就可以疏導或者是看清世間的本相,而不隨波逐流了。導師在忍度的說明中舉了《法句經》的一個偈頌為提示:怨恨不能夠以怨止怨,要行忍辱才能夠止怨。關於此偈,《法句經》的注釋書有這樣的解釋:以怨止怨,就好像我們一直在用髒水來拖地,你不換乾淨的水,地永遠拖不乾淨,地要拖得乾淨則要換乾淨的水。意思是說:我們要把怨恨止息,一定要用慈心以對,以及要換忍辱的水,才可以把怨恨止息

所謂的「明淨」,可以分別字義來解釋,「明」是平靜的意思,讓散亂掉動的心獲得平靜;「淨」是降伏了五欲五蓋,故名為淨。

什麼是純正的佛法呢?以《阿含經》來說,不外乎就是自力的思想,如佛入滅前交代「自依止,法依止」,深刻地彰顯出佛法的特質。佛法沒有神秘,也不向外祈求,依靠法及依靠自力來完成修行與解脫

 

  • 最新评论
  • 更多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
楼主 | 站龄:0年
佛经流通处 [站内短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网条款 | 赞助我们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4 atlanta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