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 索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售让求购
  • 美食亚城
  • 成长教育
  • 企业黄页
  • 男人女人
  • 生活杂谈
  • 摄影摄像
  • 诗歌文学
  • 谈天说地
  • 医疗保健
  • 招聘求职
  • 亚城论坛
  • 房产租售
  • 打折降价
  • 文体娱乐
  • 热点杂谈
  • 健康养生
  • 保险园地
  • 旅游休闲
  • 园艺之乐
  • 亚城社团
2014 国家大剧院杂记
生活杂谈 | 2016年08月03日 20:39 / 作者:哆嗦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0

旧文重贴。 为老郭的168网站添砖加瓦。

顺便通告一下: 老郭夫妻很快会乘医疗专机飞回亚城。 但是,医生会把老郭郭夫妻当大熊猫一样保护起来,至少一个月以上不能见人会客。 ,今年秋天,能看到老郭活人就算快乐。

==============================================================================

我一直很喜欢国家大剧院。

早 年回去路过那里时候,它正在建设。后来建成,看上去不太习惯。它东边是毛爷时代留下的斯拉夫式庞大建筑和天安门这样的皇家建筑。突然有个半圆形现代化建 筑,还泡在水里,让不少北京人觉得有点扎眼。我曾戏言过,它似乎像一个鸭蛋切二半,一半扣在水里。另一半不知道掉哪儿去了。本来我替江爷着想,那剩下的一 半可以考虑再扣在它西边的石碑胡同那里,不过这次那蛋黄得朝上,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旁边那一半的另一半嘛。 其后多年来玩,我对这半拉蛋壳感觉越来越好了。现在我大胆断言,这是老江留给后世的最好墓碑。过几年江爷驾崩后,也别再折腾给江爷找块风水宝地延续香火 了。仿照美国首都那个啃弟弟艺术中心,直接把国家大剧院改为江泽民国家大剧院就可以了。 里面再给江总找块地方,放个半身雕像,弄把火炬烧着,贴个广东佬们喜欢的龙凤呈祥大红大黄描金图作为装饰,也花不了多少钱嘛。那时候,我要是还在人世间晃 荡的话,每次来,肯定先在江爷墓前凭吊一把。 要是背景音乐再放一首江爷高歌过的”我的太阳“那就太完美不过了。让我这吊唁的人都来劲么。

十年前建设和装修这个大剧院所花费的钱也是不少的。有人估计,十年前建成时,每把椅子平均成本是二十二万人民币。这么大规模的艺术中心完全由国家财支持,开始时候每年得二亿元之多, 现在也不知道多少了。


毕 竟大把钱砸下去了,效果很不错。每次进去听音乐会,我都觉得这个场所非常典雅大气,对于中国这种大国很有益处。中国不仅是经济规模问题,还有文化层次提高 的问题。建立一座富丽堂皇有档次的大剧院虽然不能造福于所有国人但对于部分国人的文明程度,表现中国文化,使得国民有一个高雅地方欣赏艺术表演有益处。也 许花费的钱在过去看属于奢费,但也许百年后,后人会感谢老江提供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场所呐。 这座剧院每年提供的演出节目之丰富多彩,从京剧,越剧,话剧,到歌剧,画展,音乐会等,应有尽有。我特意查询一下,世界上没有类似中心能提供如此丰富的节 目。


先说一句,这是在终场时,指挥家下台,乐队即将解散时候拍的。我可没有胆子犯众怒的。 


国家大剧院新设立一个交响乐团,任命一位在意大利某歌剧院作指挥的吕姓指挥家做常任指挥。团员们也是年轻音乐家。他们在出访美加前在京演出三场音乐会。 我去听了二场。

演奏的有德沃夏客的第八交响乐。他们奏响第一段音乐,就听出素质很不错。乐队音色圆润,力度强弱把握极好。等他们奏完第一乐章时候,我已经被他们的精湛技术和合作惊呆了。到底是新世代新人高水平啊。

他们演奏了一首名叫“五行”的中国作曲家现代作品。听得有点不着边际的。我不太喜欢现代作品,成见在先,所以就不多嘴了。

第三首是吕思清独奏的“梁祝。” 这首五十多年的作品,经常被演奏,播放。大家熟悉它,如同古人诗词那首“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描写的境地一样,没啥新鲜劲儿了。 但是吕思清演奏很细腻,激情四溢,似乎技高一筹。听过不少演奏家演奏,这次确实是印象深刻。观众反应非常热烈,连续谢幕四次都下不了台。吕最后加演一手“卡尔达士舞曲,”再次赢得观众欢呼。

第 四首作品是柴可夫斯基的著名第六交响乐“悲怆。” 这是我所喜爱的作品,经常听。也是很熟悉。不过,这次听上去的感触格外强烈:母亲的病症,我的岁数,让我对人生无常,对生命轮回,对乐曲中描述的情感从低 沉,无助,到彷徨,似有所悟,再到透彻,变得坚强,大气,阳光,整个情感变化过程非常有共鸣。中间,几次眼含泪水,不能自己。人生么,大同小异,随遇而 安,贵在努力,不以结果论英雄。生命过程,乐趣也在走过本身,不光是出口处的辉煌或者苦难。

说起听音乐会,我还有个至今没有实现的梦想。我就盼望哪天听音乐会演奏哪首名曲,指挥家病倒了,我冲上去指挥乐队继续演奏,没有总谱也肯定错不了。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么。 这就是另一位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地。还好,至今没听说过指挥家倒在指挥台上的故事,我这宏愿就一直没法子实现。看来得等哪天中乐透奖,捐钱给哪家乐团,让人家看在钱的份儿上让我挥动指挥棒过过瘾。

总体上听得出,国家大剧院乐团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团体。他们现在已经具有在世界上主要音乐厅里演奏的实力。再过几年,有一位好的驻院指挥多加雕刻,他们会成为世界一流乐团的。

这 就要再扯到国运昌盛的话题了。目前,神州再次崛起,已是不争事实。只是走多远的延续问题。现在国内人才济济,各行各业都兴旺着。虽然在人民生活质量上与世 界总体水平和主要先进大国有不小差距,但早已不是“难望其项背”的吴下阿蒙,而是虎视眈眈的后来居上者。如果解决朝廷制度问题,建立民主体制,则可以开拓 稳定环境,延续目前的崛起到更高地步。希望朝廷和习大大深思,为民所计,不为一党所困。再次想起来另一句古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国运如此,家兴如此。


每次去国家大剧院,我对观众的众生相很注意。十年期间,观众不再局限于文艺团体和知识分子群体。看到年轻父母带领十岁上下的孩子们来听音乐会。也看到类似于在校学生的年轻人群。前几年,音乐会中间乐章停顿时,总有人大拍巴掌。这次听得二场中间就没有人瞎拍巴掌。 这内中的差别就是听众知道所演奏乐曲和音乐会习惯。一句话,具有一定有音乐修养了。

随着北京有越来越多的第一代进京的新市民,他们也开始出现在各种文化场合里。根据我的观察,有的新市民们似乎可以从眼神里从行为上看出来。

一 场音乐会中,坐在我边上的一对夫妻,大约四十多吧。二人在开始前一直在说话,有口音,没猜出哪里来的溜子。那女的,五官还算端正,但是神态上有种骄横,让 人看了不舒服。估计大概二口子发财后进京买房,志满意得吧。她居然把鞋脱了,翘着二郎腿坐着。幸好还穿着一双红白条纹袜子,没让我看到她的肉脚。草,这么 野蛮的姿态,斯文扫地啊。她那先生也熟视无睹,不去提醒一下。 我去了这么多次音乐会,这是第一次看到这类人物出现。二个小时期间,她多次穿上脱下,翘起放下的。我几乎忍不住想提醒她,但是还是忍住这口气,索性用右手 支着右脸,遮住目光,不去看这母大虫了。中国经济发展成全了不少生意人群。衣食足而不知礼义廉耻。 只好寄希望于他们的下二代吧。西方传说,贵族养成也得百年呐。

现 在国内满街苹果手机,平板电脑。地铁里年轻人几乎人手一个,埋头打游戏,看电子书。音乐会里,总有人拿出手机,相机和平板拍照。尽管开始前宣布请勿照相, 很多土豪们举着手机平板一类的照样咔嚓。还有捏影爱好者提着大广角相机。开场后,工作人员不停地用红色激光提醒不要照相。有个中年后大妈举着平板电脑录 像,被工作人员用红色激光提醒几次。这居然激怒了她,回头用不知道哪里的口音说,你讨厌不吖? 她不觉得自己行动犯规,回头嚷一嗓子!更让人苦笑不得/ 土豪气十足么。

这次照了几张大剧院内的艺术作品,与大家分享。

合唱队

音乐家

舞蹈家

忘了这宝贝作品的名字了。好像是” 歌剧演员“


  • 最新评论
  • 更多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
楼主 | 站龄:0年
哆嗦 [站内短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网条款 | 赞助我们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4 atlanta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