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 索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售让求购
  • 美食亚城
  • 成长教育
  • 企业黄页
  • 男人女人
  • 生活杂谈
  • 摄影摄像
  • 诗歌文学
  • 谈天说地
  • 医疗保健
  • 招聘求职
  • 亚城论坛
  • 房产租售
  • 打折降价
  • 文体娱乐
  • 热点杂谈
  • 健康养生
  • 保险园地
  • 旅游休闲
  • 园艺之乐
  • 亚城社团
不擅“表扬”的中国人(ZT)
生活杂谈 | 2014年05月11日 23:51 来源:云易 / 作者:寂寞林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15
不擅“表扬”的中国人

来源: 云易 于 2014-05-10 07:42:21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9419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前天偶然读到一个网友的一篇文章,说是她有天偶然说了句“I am beautiful”,招来国内亲戚的一盆冷水。而同样一句话,在美国人中却很容易听见,不但不会招来冷水,反而会得到鼓励。这问题究竟在哪里呢?中国人为什么这么不喜欢”嘴甜“(当然除了那种口是心非的虚伪者以外)?让别人高兴一下就那么困难么?

我的体会是,只有富于爱心的人,才敢于真心表扬别人。人的爱心,就像是银行的存款,积蓄越多,拿出来时就越大方。所以,得到爱越多的人,或者自爱越充分的人,越能够大大方方地表扬别人;而得到爱越少的人,就会在对他人的赞美上越显得吝啬。原因可以理解:我自己都不够,凭什么还白给你?(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老子自己心情都不好,凭什么要让你高兴?)再加上攀比心作怪,别人活得好了,必定意味着自己的失败,所以一不小心表扬了别人后,往往后悔莫及:TMD,老子今天不小心又亏了一把!

也许是在这种“文化习惯”的熏陶下,汉语中对“美好”的称颂词汇大大少于英文。英文中今天一个“beautiful”,明天一个“excellent”,还有 “marvelous",“appealing”,“charming”,“glamorous”,真是数不胜数。而简单的一个“好”字(good,or good-looking),都是几乎拿不出手的“礼物”。然而情况在中文中就大大不一样了。在“骄傲使人落后”的顾忌下,好多人不但不对那些本来就很好的成就给以鼓励,就是面对一个好得不得了的成就时(除了那些在“攀比”的意义上和自己无关的东西以外,比如名家大师的作品),也只会妞扭捏捏地道出一个充满“文化特色”的词汇:“不错”。更要命的是,即使好不容易用了这个退色的词,都还要再打折扣:“某某这篇文章写得不错,但是,。。。”“某某这张画还不错。不过。。。”

于是恶性循环开始,得不到表扬的现实,也自然让人更加吝啬,人人都绷起苛刻的脸,整个社会如“秋风般的萧瑟”,谁看谁都不顺眼。

有人说这样的“严格要求”是为他人好。真的吗?那些对别人鸡蛋里挑骨头的人真的是希望别人能做的更好,成就更辉煌,更让他们自己显得渺小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也希望大家停止这样粉饰太平的想法,也希望“批评者”们停止使用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表扬”时的“含蓄”,“批评”时的“大方”,这两种相矛盾的态度的高度结合,在我看来其实出自于好多人的自卑心态,是他们抬高自己人格的一种手法(在此绝不是指所有的“批评家”们):虽然自己做不出个什么来,但绝不能让人看低了自己(其实谁也没有看低他们),于是就是在别人做出来了的成就上下功夫,把自己装扮成师长,给人“批评”,打分(当然是低分),指点,总之,要给人一种自己高高在上的印象。

英语中的一个词汇:judgemental(好评判的,好评价的),是一个贬义词,也是一般人在生活中很忌讳的,或者很注意克服的一个人性弱点。在此,我不得不强调一个我观察到的事实,我几乎没有遇到过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人比中国人更好评判他人了。

大凡好多在美国的中国人都对美国的表扬式教学持一种很不感冒的态度。“对孩子不好。”“对孩子表扬太多”“太容易让孩子们忘记自己是谁。”(好像他/她的孩子生来就应该觉得自己是“灰姑娘”“癞蛤蟆”)等等。对这个现象我有一个看法,就是(很多)中国人,由于自己从小在父母的严厉下长大,没有得到充分的爱,所以盼星星盼月亮地盼到自己当家作主再从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损失“捞回来”(孝道传统导致的恶性循环)。正因为有这样的心态,看到孩子们在美国不但不受打击,反还成天被老师的“蜜嘴”夸,这种人潜意识里面感到非常地不受用。我自己就遇到过一个这样的家长,成天看不惯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的表扬太多,于是总是批评。我实在看不下去,说了一句,要是你听了表扬会高兴吗?要是高兴,为什么不让孩子也高兴一下?

上面这个对孩子苛刻的例子应该是极少数的,我相信大多数家长听到自己的孩子受表扬时还是高兴的多,但不轻易表扬人的习惯的确在中国人普遍存在着,并且这个现象和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含蓄”关系可能最大(如果追根,这又要追到传统的儒家所意识形态。不过此文对此就不再赘述)。

我自然不推崇不切实际的虚假的表扬,但我推崇这样一种态度,即:尽量忽略别人(和自己)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的不完美甚至过失,而大胆赞美别人(包括自己)的即使不那么完美的创造活动。比如孩子突然用玩具作了一件四不像的东西,比如人过中年的伴侣突然心血来潮笨拙地拨弄起琴棋书画,比如半老徐娘的朋友突然俗里俗气地把自己浓妆艳抹一番,等等。对成年人是这样,对孩子更应该是这样,因为只有在一个人人都彼此欣赏的世界,人生才会是美好的。


  • 最新评论
  • 更多
寂寞林 发布于 2014-05-15 23:43 15 楼#
《圣经》中说:人之初,性本恶。
踩楼[0] 顶[0]
寂寞鸟 发布于 2014-05-14 23:13 14 楼#
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要想自己不受到伤害,首先不要去伤害别人。要想自己爽,首先不能让别人不爽。
踩楼[0] 顶[0]
寂寞林 发布于 2014-05-14 20:01 13 楼#
有病态思维的人喜欢做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踩楼[0] 顶[0]
游客 IP:166.205.68.* 发布于 2014-05-14 08:52 12 楼#
面对一个拿着屠刀的人,你永远不能立地成佛,因为你不能放下你的屠刀,你需要保护自己,并且以刀还刀,以血还血。
踩楼[0] 顶[0]
寂寞林 发布于 2014-05-13 23:33 11 楼#
佛教教导人们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有中国血统的人啊!如果你们能放下争斗,就能立地成佛!
踩楼[0] 顶[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
楼主 | 站龄:0年
寂寞林 [站内短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网条款 | 赞助我们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4 atlanta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