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 索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售让求购
  • 美食亚城
  • 成长教育
  • 企业黄页
  • 男人女人
  • 生活杂谈
  • 摄影摄像
  • 诗歌文学
  • 谈天说地
  • 医疗保健
  • 招聘求职
  • 亚城论坛
  • 房产租售
  • 打折降价
  • 文体娱乐
  • 热点杂谈
  • 健康养生
  • 保险园地
  • 旅游休闲
  • 园艺之乐
  • 亚城社团
关于中西文化的五个比喻
生活杂谈 | 2014年01月02日 14:44 来源:若退 / 作者:沁园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1

关于中西文化的五个比喻

来源: 若退 于 2014-01-02 10:55:55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2104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到来,使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日益广泛而深入。两种文化巨大而微妙的差异,在今日犹为显著。近年来无论是学院式的研究还是个人的切身感受,已是繁茂芜杂,充斥媒体。吾试以几个简单的比喻,形象地勾勒出中美文化差异的轮廓。诚然,任何比喻必不能周全,似于此则非于彼,读者或可以抬杠无止。若要深刻全面地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必要以哲学与科学的方法,于此吾当有另文别论。



比喻之一:淡水鱼与海水鱼。国人常把西方文化比喻为海洋文明,或有一定的道理。海洋有潮涨潮落,鱼类繁多,弱肉强食。但因为资源丰富,空间巨大,所以鱼类的生存在于遵循海洋的流动与潮汐规律,其避险和觅食是通过极度的自由和探索未知的领域,从而不难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资源和空间。竞争是海洋文明的主调。而中国人的生存坏境类似于江河湖泊之淡水。相对于海洋而言,淡水环境资源少,物种也少,但水流稳定,物种之间虽有竞争,但以和谐为主。淡水鱼一旦游入大海,其挣扎可想而知。



比喻之二:散沙与散石。曾有人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吾以为大谬不然。恰恰相反,西方的个人主义文化使其更像散沙。但西方的一神论宗教和完善的法律可以把一堆散沙凝结成坚强的水泥块。而中国人的一个集体,如家庭、同事、同学、朋友等有很高的同一性与紧密性,不同的集体如一堆堆散石。如果没有适当的黏合剂,这些散石头可能产生巨大的碰撞,形成所谓的窝里斗。如果碰上“圣人之治”的时代,这些散石头合在一起,就如加了鹅卵石的水泥,比纯沙构成的水泥具有更高的强度。



比喻之三:色拉与火锅。西人的色拉,是把各种蔬菜甚至水果,加上简单的色拉料混在一起,凉拌生吃,似乎并不在乎口感的和谐。各种菜料在口感上仍然是各归各。这有点像美国的移民文化。美国虽然大量容纳世界各地的移民,但各民族文化之间并不互相融合,而是如色拉一样,在遵守美国法律的前提下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相对而言,中国人的火锅首先是热吃,并有基本的底料,所烫的菜料虽各有其本味,但已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且基本上火锅的底料之味已融入其中。试看外族征服中国的历史,便知一二。



比喻之四:农夫与猎人。中国有较早而成熟的农耕文明。农夫因为靠天吃饭,必多体察大自然,故崇尚天人合一。同时农业需要更多的集体协作,故形成紧密的集体主义文化。一旦五谷丰登、无安全之忧之后,农人便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创作艺术。而西人以牧猎文化为主,如《圣经》中的耶和华看不上该隐的谷物而选了亚伯的羊肉。猎人以杀戮动物为生,食物常无保障,故注重领地,崇尚武器,与其他猎人的关系永远处于小心谨慎之中。而且因为手中武器的强大和捕猎的生活方式,难免会将平和而富裕的农人视为掠夺的对象。



比喻之五:国画与油画。这不仅是比喻,更是中西文化在艺术上的表现。国画是以墨色浓淡的无穷层次来表达所有的颜色,其精髓是写意,写意就是忽略细节,注重意境,把握整体。此与中医类似。虽然,国画有注重细节的工笔一派,西洋画也有抽象一流。但国画的注重细节,在追求真实性如比例、透视、明暗上,毕竟逊于西洋油画。有些西洋油画足可以与照片乱真。而西洋的所谓抽象派如毕加索,不过是对实体扭曲和夸张,有令人惊讶之效。较之中国的写意韵味,其美感与情操差之远矣。

若退/2013年8月13日

  • 最新评论
  • 更多
沁园春 发布于 2014-01-03 13:52 1 楼#
很贴切的比喻!
踩楼[0] 顶[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
楼主 | 站龄:0年
沁园春 [站内短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网条款 | 赞助我们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4 atlanta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