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 索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售让求购
  • 美食亚城
  • 成长教育
  • 企业黄页
  • 男人女人
  • 生活杂谈
  • 摄影摄像
  • 诗歌文学
  • 谈天说地
  • 医疗保健
  • 招聘求职
  • 亚城论坛
  • 房产租售
  • 打折降价
  • 文体娱乐
  • 热点杂谈
  • 健康养生
  • 保险园地
  • 旅游休闲
  • 园艺之乐
  • 亚城社团
上海和北京的区别
生活杂谈 | 2013年10月09日 11:58 / 作者:qq7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27
上海和北京的区别 
         
一直深深的认为没有在上海生活过的人,是很难了解上海人的低调。
          
我大学在天津读书,姐姐家就在北京,常来常往,对北京很熟悉。大学毕业的时候选择去了陌生的南方城市上海,而不是非常熟悉的北京,这一点令身边的亲戚都大惑不解。一转眼在上海落户生活了十来年,现在却又因为工作原因来到北京。我可以这么说:我越在北京住,碰到的事情越多,越证明我当年选择去上海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
            
我更喜欢上海的人文环境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选择去上海,而不是北京,是因为觉得自己和南方人更相处的来:大学的时候,我一直不太习惯很多北方同学称兄道弟没有距离感的热络劲,好像不称兄道弟不酒酣耳热,你就看不起他一样,我不认同这种虚伪的社交方式,也很不喜欢在那种闹哄哄的氛围下被裹挟的感觉。而且北方人办事情喜欢先拉关系,很多事情要在酒桌上谈,这一点我也很不习惯。
            
我反而高度认同上海人的相处方式:有分寸的距离感,尽量不去麻烦别人,也不轻易承诺别人,不欠人情债;有高度的契约意识,一旦答应的事情就会规规矩矩的做好;办事情不必非要拉关系;谈合作先小人后君子,严格按照合同来。我喜欢这种高度透明的相处方式,在这种人际环境下,隐形的人际交往成本被降到了最低。
            
当然就具体个人来说,总有例外,但概括的总结,上海的人文环境更偏西方化一些,人际关系比较简单,比较适合我不喜欢拉帮结派,喜欢一切都摆在台面上性格的人。       
     
上海的市政行政和公共交通比北京领先10年以上  
          
原来的北京在这方面和上海的差距更大,但是08年奥运对北京的提升还是很明显的。即便在上海生活的十多年,我也经常来北京,明显感觉到08年前后北京飞速的发展,和上海差距的拉近。当然差距还是明显滴~   
         
1、上海政府行政效率非常高。我是在上海自己开过公司的人,跑各种机构的次数很多,不说政府官员,说的是底层的一线公务员,那办事效率,那服务意识,那政务电子化水平,绝对令人印象深刻,绝对是服务型的政府。至于北京的各个衙门,我常听公司人事和财务的抱怨,差距太大了。
            
2、公共交通。上海固然也堵,但和北京不可同日而语。我某次开车回上海,下班高峰期进市区,在外环上开100公里时速,换了北京就不用说啥了吧。大家可以自己做个试验,选择下班时间打开Google地图北京和上海,看看标红的道路密度有多大差距。
            
3、市政。北京只要一下暴雨就全城瘫痪,上海可是年年夏天有台风的城市啊,交通怎么从不瘫痪?我在上海从来不买车,去哪里都很方便,公交地铁换乘,加上打车很方便。至于北京,幸亏我刚来北京就买车了,再晚3个月连摇号的资格都没有,北京的出租车拒载问题是我买车的直接原因。
            
空气污染     
       
我当年大学毕业南下上海的时候,正好赶上北京和天津沙尘暴天气走的。到了上海,在一个同学那里洗了澡,走在军工路上,一阵强劲的江风吹过来。我条件反射的掀起衣服盖住脑袋,然后才想起来这已经在上海了,不是华北了。我当时沐浴干净的江风就万分感慨,我一定要留在上海。看看现在PM2.5的对比,就不用说啥了。上次回上海,看新闻说初五凌晨放鞭炮,上海PM2.5达到了300了,严重污染,呼吁市民注意。我就表示非常淡定,北京春节期间天天爆表呢。
            
上海生活更方便 
           
1、上海遍地24小时便利店,北京满大街找不到一个。最糟糕到冬天,附近一个京客隆晚上8.00就关门了,实在让我诧异的不行了,上海的超市哪有晚上10.00前关门的?  
          
2、上海水电费缴费可以用支付宝了,可北京电费用电卡,这一点让我太费解了。谁知道家里什么时候电快用完了。我反正当年在我姐家里就碰到突然停电,她手忙脚乱打手电满屋子找电卡,然后下楼去充电的时候。
            
3、上海只要一下雨,所有的地铁出口,商场出口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无数卖雨伞的人,一把折叠伞10块钱,十多年没有涨过价,很厚道。以至于我从来没有养成雨天带伞的习惯,上海家里屯了十几把雨伞。 
           
4、上海地铁换乘相对比较方便,地铁出口一般都在闹市区(浦东有些不是),但北京地铁很奇怪,很多出口很拧吧,我忘记了很多年前到中关村什么地铁出口出来,居然还翻了一道铁栅栏,过了铁路才是马路。
            
北京奇怪的酒吧文化  
          
我曾经慕名去了一趟三里屯,一趟后海,我想不明白怎么各个酒吧门口好几米外都站着几个东北壮汉拉客,实在太煞风景了。那场景让我感觉到自己是块砧板上的肉,酒吧门口的汉子们就是磨刀霍霍的屠夫。上海衡山路上的酒吧,门口永远是非常幽静的,进去以后才热闹。北京这种酒吧拉客行为让我感觉非常的低俗。
            
还有很多方面,都比较琐碎,不一一举例了。一句话总结:上海的城市化文明程度比北京要高一个时代,差距是全方位的。北京这个城市真的不适合人类居住。  
  • 最新评论
  • 更多
游客 IP:24.99.164.* 发布于 2013-10-11 13:47 27 楼#
现在北京有外地人口八百多万,按照北京的总人口比例,相当于三个人里有一个是外地人,而上海有超出一千万的外地人(包括50万左右的台湾人)。
踩楼[0] 顶[0]
游客 IP:24.99.164.* 发布于 2013-10-11 10:43 26 楼#
北京和上海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这两个城市有一个共同点,它们是全国人民想往的地方,所以有那么多的羡慕·妒忌·恨!哈哈!
踩楼[0] 顶[0]
游客 IP:74.190.43.* 发布于 2013-10-11 10:34 25 楼#
赞成!<SPAN id=result_box lang=zh-CN class=short_text closure_uid_549128003="25" pd="null" a="undefined" b="4"><SPAN closure_uid_549128003="4" pd="null">喜欢上海,&nbsp;</SPAN></SPAN>&nbsp;
踩楼[0] 顶[0]
游客 IP:74.7.130.* 发布于 2013-10-11 07:31 24 楼#
没事闲的。<br>
踩楼[0] 顶[0]
游客 IP:12.165.33.* 发布于 2013-10-11 03:07 23 楼#
<p style="margin-bottom: 5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1px; color: rgb(50, 62, 50);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 background-color: rgb(225, 225, 225);"><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7px;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楷体;">北京人PK上海人</font><br><p style="margin-bottom: 5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1px; color: rgb(50, 62, 50);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 background-color: rgb(225, 225, 225);"><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7px;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楷体;"><br></font><br><p style="margin-bottom: 5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1px; color: rgb(50, 62, 50);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 background-color: rgb(225, 225, 225);"><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7px;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楷体;">去上海之前,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北京人和上海人互看对方不爽。曾经看过一个帖子,对北京人与上海人的区别有部分认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差异是必然的。不过这次世博行,我感觉上海人作为东道主表现得还不错,志愿者们都很热情,<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上海人民做到了与全国人民、世界人民“We are one”!</font></font><br><p style="margin-bottom: 5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1px; color: rgb(50, 62, 50);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 background-color: rgb(225, 225, 225);">&nbsp;<wbr><br><p style="margin-bottom: 5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1px; color: rgb(50, 62, 50);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 background-color: rgb(225, 225, 225);"><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7px;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楷体;">上海人无法习惯北京之∶<br><br>  1.好说不做,特别以北京男人为代表,吹得滔滔不绝,做事不着边际,光说不练。<br>  2.北京女人比上海男人还要男人。<br>  3.北京人吃饭不会AA制,让你搞不清楚这顿饭到底该谁掏钱。<br>  4.营业员有时候太亲热,见你就叫姐,宝贝儿。<br>  5.菜的分量太多,两个人去点菜,永远都要打包。<br> &nbsp;<wbr>&nbsp;6.进门吃饭,放声大喊∶“欢迎您”,把人吓个半死。你走的时候,还会吓你一跳,齐呼呼地冲你嚷嚷,欢迎光临!然而服务质量低下。<br>  7.一到春天,沙尘暴和柳絮起来的时候,北京妇女们就用纱巾把头裹得跟火柴头儿似的.<br></font><br><p style="margin-bottom: 5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1px; color: rgb(50, 62, 50);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 background-color: rgb(225, 225, 225);">&nbsp;<wbr><br><p style="margin-bottom: 5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1px; color: rgb(50, 62, 50);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 background-color: rgb(225, 225, 225);"><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7px;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楷体;">北京人无法习惯上海之∶<br><br>  1.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把上海人,外国人,香港人,台湾人,有钱人以外的人都称为“乡下人”,太过势力眼。<br>  2.小肚鸡肠,对金钱斤斤计较,身戴大金链子,买菜还跟小菜农砍一分钱掐一根葱。<br>  3.上海男人遇事跟个娘们似的只会站着吵架。<br>  4.上海停车费很贵,10元/小时。<br>  5.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太客气,上车要说你好,下车还说谢谢,就是从头到尾不跟你聊一句天。<br>  6.在上海买包子和馒头是个大问题,因为上海人馒头包子分不清,有馅没馅都叫馒头。说件糗事,上海城隍庙<span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2px; font-size: 11.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7px;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楷体;">南翔馒头店的<span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2px; font-size: 11.5pt; font-family: 宋体;"><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7px;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楷体;">南翔小笼包为上海<span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2px; font-size: 11.5pt; font-family: 宋体;"><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7px;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楷体;">传统名点,素负盛名</font>。<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7px;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楷体;">一到城隍庙我就开始找</font><span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font-size: 11.5pt;"><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7px;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楷体;">南翔小笼包和蟹壳黄,经过他家店数次,都没意识他家就是那家名店,一直觉得他家是卖馒头的,哎,我怎么就没想着往里看看呢,现在想想有够笨的。结果计划中的美食没吃到,有点遗憾。</font></span></span></font></span></font></span></font><font size="3"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4px;"><br><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7px;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楷体;"> &nbsp;<wbr>&nbsp;7.说话为人不痛快,戒备心理太严重,说话做事处处防着你。<br><br>  北京人都有“大爷”情结,给足我面子,我两肋插刀,不给我面子,你是天王老子我也不伺候。别误会,这种“大爷”情结,并不是让别人都当孙子,而是大家一块儿当“爷”。不管你是大亨、大腕儿、大干部,我是小司机、小服务员,也不管你花多少钱买我的服务,这都是两个“爷”之间的交易,相互尊敬的底线很高。谁也不能颐指气使。这一点从出租车司机的服务便能看出来(这恐怕也是现在唯一还保留着大量北京本地就业人员的服务行业,同时也是外地人最不习惯的一点)。<br><br>  上海人有自恋情结,甭管事情多砸锅,我都能摘清楚,不是我的错。只要不是我的错,我就完美。然而角色感很强,服务一定做到位。那种骄傲感,蕴藏在服务的专业精神里。别以为你享受着优质服务就等于拥有100%的恭敬。除非你是既专业、又挑剔的“刁客”,除非你在那个行当的见识比他还强,否则,休想让服务于你的人心服口服。<br><br>  北京人感情用事,“尽力而为”当先,真的办不到,对不起,不是哥们儿不帮忙,实在是哥们儿尽力了。这个放在商业社会,有点儿坑人。<br><br>  上海人凡事要先“讲讲清楚”,但只要“讲清爽”了,就言出必行,守信用。所以,跟上海人谈事儿累,但执行轻松;跟北京人谈事儿舒服痛快,但执行费劲。<br><br>  所谓“势利眼”,其实两个城市都有,又都没有。只不过衡量的标尺不一样。比如择偶,上海人的“门当户对”是经济方面的,北京人的“门当户对”,是家庭背景、教育水平方面的。所以,北京人不嫌对方清贫,上海人则不怕对方有所谓“政治污点”、家庭问题之类。谁让咱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呢!<br><br>  这一点,也可以用一个不高雅的例子来反正。最常见的骂人话是什么?在上海∶小赤裸,骂人没衣服穿。小瘪三,骂人食不果腹,总之是骂穷。在北京∶小丫挺的,骂人是丫头养的私生子,至于王八蛋、兔崽子、***操的……都是在骂出身。听起来,北京骂得虽然过瘾,但也更恶毒。<br><br>  至于崇洋媚外,也别一棍子打死。这确实跟两个城市的历史背景有关。可以说,在外国人打开中国大门的时候,北京看到的是火烧圆明园,上海看到的则是先进文明。沦为租界的地方多了,为什么不说青岛崇洋?为什么不指责天津媚外?上海这个都市本来就是由租界兴起的。所以从文化上说,近代上海并不纯粹中国,成长的血液里面,本身有西方因子。<br><br>  而对于工作语言,北京和上海是两个极端。有时候和上海的商业伙伴来往电子邮件,明明双方都是中国人,可信件却永远英文。一笔或者一口流利英文一出,事情变得容易办。<br><br>  北京恰恰相反,越来越有老外要是不会中文,就找不到工作的趋势。并不是北京人都不会英文,而是较真儿,你在中国混,凭什么不学中文?!</font></font><br>
踩楼[0] 顶[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
楼主 | 站龄:0年
qq7 [站内短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网条款 | 赞助我们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4 atlanta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