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 索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
  • 售让求购
  • 美食亚城
  • 成长教育
  • 企业黄页
  • 男人女人
  • 生活杂谈
  • 摄影摄像
  • 诗歌文学
  • 谈天说地
  • 医疗保健
  • 招聘求职
  • 亚城论坛
  • 房产租售
  • 打折降价
  • 文体娱乐
  • 热点杂谈
  • 健康养生
  • 保险园地
  • 旅游休闲
  • 园艺之乐
  • 亚城社团
佛學社大悲懺共修
活动预告 | 2012年12月14日 09:56 来源:ABA / 作者:ABA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0

大悲懺活動

2012年 12月 16日 (星期日)

上午 10︰00 - 中午12︰00

亞特蘭大佛學社 770-512-7697

5383D New Peachtree Rd, Chamblee, GA 30341 (頂好超市二樓)


聖嚴法師開示:

拜大悲懺,是懺除往昔所造的惡業,

懺悔從無始以來所造的種種惡業,

但願在懺悔之後,重新做人,

發菩提心,學菩薩的心行。

我們由父母所生的身體和頭腦,力量是極有限的,自己既會生病,也會受到外面種種環境的打擊阻礙而煩惱不已。 這些障礙困擾及身體的病痛,並非真由他人所加諸給我們的,而是我們自己從過去無量劫以來和現在所造惡業累積的結果。但是,如何減輕或解除病痛及障礙呢?最好的辦法是懺悔。

懺悔平安

  懺悔的作用,是坦然地承認,是由於自己從無始以來及今生之中,所造的種種惡業,所以感得這一生不如意的果報。

  當在懺悔時,是面對著自己所造的惡業以歡喜心來接受,不管是已降臨或尚未來到的果報,虔諔┣械卦诜鹎皯曰冢?砬蠓鹌兴_慈悲攝受,證明自己確確實實地已痛徹悔改,更發廣大菩提願,盡未來際效法佛菩薩不畏艱難,度一切眾生。如此則可「將功贖罪」,一方面懺悔,一方面發願,才能使果報減輕或令業界暫時不現。這才是真正求平安、求如意的好方法。

懺悔發心

  教徒在過年期間拜懺,是懺除一年以來所造的惡業,自己承認在一年當中做了許許多多對自己不利、對別人有損的事,懺悔從無始以來所造的種種惡業,但願在懺悔之後,重新做人,發菩提心,學菩薩的心行。

  修淨土法門的人,希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願求蓮品高升,必須先修懺悔行,發菩提心,方能達到此一目的。拜〈大悲懺〉就是懺悔的方法之一。

  修行禪法的人,如果打坐不得力,修行不能入定,不能開智慧,是因為業深障重,也需要懺悔。懺悔以後,心能安定下來,就易於入定並開智慧,所以,懺悔既是淨土法門也是禪修法門。

  懺悔及發願是一體的兩面,所以〈大悲懺〉的懺本中,也提到「懺悔發願已」,是告訴我們既要懺悔也要發願。懺悔是懺悔我們往昔所造的身口意三業的惡業;發願是發成佛的願,也稱為發無上菩提心。育成佛到,須先學菩薩的心行,學觀世音菩薩的「千手護持,千眼照見」,護持什麼?又照見什麼呢?無非是護持眾生,照見眾生,廣度一切的眾生。

  我們是不是也能像觀音菩薩發那麼大的宏願呢?當然可以。雖然我們沒有具足千眼和千手,至少我們擁有兩手、兩眼,縱然是盲人無眼,殘障無手,我們的心還是有用的。因此,我們對眾生應該要關懷,對佛法僧三寶要信仰、護持,以護持三寶來廣度眾生,用三寶的修行方法和三寶的智慧,使得自己和一切眾生消除業障,解脫煩惱。

開本見知 制諸魔外

  〈大悲懺〉既是淨土法門也是修行法門。是由於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力量,使得眾生內在心裡的煩惱以及外在環境的磨難,能夠因為拜〈大悲懺〉而消除,同時能讓自他的修持及自他所發的弘願,都能圓滿成就。

  根據〈大悲懺〉願文的內容來看,成就有兩種:

  一、「開本見知」:是指開悟一切眾生本有的佛性。「見」是如來之見。「知」是如來之知。也就是佛所見、佛所知,亦稱之為「本知見」。「本」是本性,亦是本地風光。換言之,指的即是開悟的意思。

  二、「制諸魔外」:使得一切天魔和外道,都因為修行大悲懺而遠離。「三業精進」,是指身口意三業的修行,都非常地努力。而所修一切善行的目的,都是往生淨土和成就淨土功德之因。「至捨此生」,若說我們的身體是業報身,既可愛又麻煩,因為有身體必然有生老病死的現象,有你我他等種種的瞋愛執著,所以稱身體是「苦報身」、「業報身」、「果報身」。也就是因為過去無量劫以來所造作的種種惡因而得的果,希望此生捨報之後,能夠不流入「他趣」--畜生、惡鬼、地獄的三惡道中受苦報,而能決定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

  不過,並不是說「決定得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於願已足,還必須「親承供養大悲觀音,具諸總持,廣度群品,皆出苦輪,同到智地」。既已到達極樂世界,依舊要親近承事供養觀世音菩薩,自己也獲得「總持」的力量。

  所謂「總持」是指以一字或一法們能通達無量的法門,以一法門能含容所有一切的法門。為什麼以一法門而能度無量的眾生呢?因為此一法門是含攝所有一切法,見到任何眾生都能前往救度,脫離苦海,共同到達「智地」。

  法鼓雜誌第97期第7版(福慧)

(一九九二年二月六日農曆正月初二及初三兩日,於農禪寺大悲法會開示)

  • 最新评论
  • 更多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您现在使用手机,请将这个二维码存入相册,再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相册。
楼主 | 站龄:0年
ABA [站内短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网条款 | 赞助我们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4 atlanta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